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北外滩开发办聘总师 借助北外滩优越位置 1560家金融企业来虹口 普陀长征镇四大片区共推“红色星期五” 文化大餐里的百姓获得感 新藏益栈 益了游客益了村民
第3版:要闻 2020-08-03

文化大餐里的百姓获得感

宋宁华

最近,机关退休的老干部孙先生发现,老伴不太“作”了,每天收拾齐整出门,心情愉悦回家。这让他颇为好奇,因为疫情发生以来,老伴“闷”在家里、不能和“小姐妹”们跳广场舞,几乎“一天一小作,三天一大作”。他打听下来,原来老伴和“小姐妹”们排练的节目被列入本届浦东文化艺术节的剧目,如果演出成功,还可以成为政府文采会的采购范围,有更多巡回演出的机会。

“为艺术节狂”的,岂止是“广场舞大妈”。今天,记者从浦东新区获悉,近日开幕的浦东文化艺术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上海首个大型群众性文化节日,许多演出门票一开售就被“秒杀”。随着一批群众文化草根达人和网红团队兴起,“本土李佳琦”们也有望借助艺术节的平台,把浦东文化“带货”到长三角乃至全国。

一年一度的浦东文化艺术节今年办到第十届,已成为浦东知名公共文化品牌,但今年场面尤其火爆,引发人们对“人民”和“盛会”的思考。

浦东文化艺术节中,热门节目都是原创剧目。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它融入了创作者的独特艺术视角,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感触和共鸣。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大戏来自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援鄂归来的东方医院内科医生李昕和其他“白衣天使”们一起欣赏了这出大戏,几个月前武汉的生死抢救犹在眼前,如今回到上海,在东方艺术中心里看剧,李昕感慨万千。吃一顿火锅、看一场戏……原本唾手可得的“小确幸”,在疫情的艰难时刻成为奢求;在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后,优秀的艺术作品再度引发人们对人生轻重得失的思索。

浦东文化艺术节可谓浦东公共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交出的鲜亮“成绩单”有目共睹。但曾几何时,公共文化却成了浦东的“短板”,即使住在浦东,年轻人还是要跨过黄浦江到浦西看一场话剧;即使在“高大上”的陆家嘴,因为缺少文化休闲活动,白领们也往往潮汐式流动,下班后到浦西过夜生活。

几年前,浦东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发现浦东公共文化设施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仍有不小差距。比如,以百万人博物馆个数的指标为例,伦敦是29.7,上海是5.1,浦东仅有2.72。从品牌活动来说,浦东缺乏像毕加索展、梵高展、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原创文化作品更是乏善可陈。

随着上海打响文化品牌、“文化东进”战略等落地,为浦东老百姓带来诸多文化福利。上海美术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都将落户浦东,“东边”的文化设施将次第点亮。从文化品牌活动来看,“十年磨一剑”的浦东文化艺术节,今年将在三个月里营造“万人在剧场,百万人在现场,亿万人在线上”的文化盛况,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全面小康与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方能彰显文化盛会底色,成为文化繁荣的基石。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中,在日臻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