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醇晨接听市民来电
为期33天的新民晚报夏令热线今天收线。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王醇晨上午来到夏令热线,现场接听市民来电并接受本报专访。王醇晨表示,自7月13日开线至今,今年夏令热线共受理市民诉求8.44万余件。从诉求内容看,新老热点各有变化。
咨询类比重正逐年提高
“从诉求结构来看,咨询类诉求的比重逐年提高,投诉举报类诉求呈下降趋势。”王醇晨介绍,今年夏令热线共受理市民诉求8.44万余件,其中咨询5.97万余件,占70.73%;投诉举报1.76万余件,占20.85%;求助报修6040件,占7.16%;意见建议867件,占1.03%;表扬等其他来电190件,占0.23%。与往年相比,总量基本持平。
虽然今年经历了“超长梅雨季”和台风“黑格比”,但夏令热线期间市民诉求的季节性特点并不明显。这说明,随着近年来城市管理日趋精细化,特别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深入推进,城市供给和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诉求基本都能通过城市运行机制得到回应。
王醇晨指出,今年,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把夏令热线活动作为建设交通系统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实际举措,组织系统委局主要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陆续走进热线,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借助媒体舆论监督,推动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切实解决好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结合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四史”学习教育,借助夏令热线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
垃圾分类诉求大幅下降
2019年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期间,涉及“垃圾分类及清运”类诉求有2万余件,成为当时的一大新热点。今年,垃圾分类的相关诉求大幅下降,诉求内容也由“如何分、怎么运、设施配置是否完善、湿垃圾是否需要破袋”等基础操作性问题,转变为对“垃圾清运噪声、垃圾分类设施堆放”等延伸问题的关注。王醇晨分析:“这也反映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垃圾分类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自觉行为。”
随着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拓展,今年夏令热线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热点。例如,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相关咨询较为突出,主要涉及无故进入“状态名单”“黑名单”后影响通行、扣费信息异常、异地办理ETC后操作困难等多种情况。王醇晨说,作为方便公众出行的新技术、新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将尽快优化工作方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周边事大家事成操心事
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关注重点看,更多‘周边事’‘大家事’成为广大市民的操心事。”王醇晨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令热线还收到不少市民提出的“金点子”。比如,针对部分区域河道沿岸随意垂钓现象,建议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对钓鱼爱好者的管理;又如,建议在大型小区内增设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王醇晨说,这些好建议已经第一时间被转给相关主管部门,有助于推进各项工作。
下一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将持续推动夏令热线市民诉求的跟踪处置和分析研判,不断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