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 总有跟不上的那一天 “提篮小卖” 天增岁月:八旬伉俪办书法展
第22版:金色池塘/金色池塘 2020-08-14

天增岁月:八旬伉俪办书法展

□管继平

传统的春联中有一句名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寓意了人世间的美好,与岁月同增。海上八旬老书家李天彪、马增第伉俪日前举办书法展,我撷取了“天增岁月”四字来作为他俩展览的标题,既暗合了两位前辈书家的大名,又蕴涵着岁月如骎,我们的耄耋夫妇却寄情笔墨,不忘初心,艺术精神永远不老。

说起来我与天彪先生还攀得上一点缘。早在三四十年前,自他几次入选了“上海市书法展”后,在沪上书坛有了一点名气。那时他风华正茂,锋头正健,尤其是“文革”结束后的年代,文化艺术一时如春日之万物复苏,尽现勃勃生机。李天彪与一些书法同道也是常在一起互相切磋,办展交流,活动频繁。我就曾亲历过一场活动,坐在一个较大的会场,观赏十位书法家当场挥毫。那时的我才十八九岁,虽也喜欢书法,但尚未入门,不过我至今留有深刻印象的是,那十位书法家中就有李天彪先生。从此我就记住了先生这个名字,当然,天彪先生那时还不认识我。

几十年的时间过得很快,随后我们自然也就熟识,结下忘年之谊。十分荣幸的是,承天彪先生之青眼,虽年长我二十有余,然从未嫌我浅陋无知,每有机缘,总是奖掖开示,褒勉有加。前辈的宽容,往往给予后学以极大的鼓励,在此固然有天彪先生的长者之风,但我想更多的则是前辈风范在他身上之再现。因为我知道天彪先生是得过真正大师之气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沪上名家荟萃,大师俱在,其时如书画界的大咖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陈巨来诸先生,天彪年轻时都有过请益聆教,受大师们的熏陶与浸润。在书法上,李天彪早年学唐碑和北魏体,亲炙过著名书法家任政和胡问遂,篆隶书则深受来楚生等先生的影响,几十年来,练就了四体俱能的功力,然尤擅楷书与行草。

很多人也许不知,天彪先生近年来所写的所有书作,无论楷书还是草书,篆书或隶书,其实皆是以左手书写。由于十多年前他右手患书写性颤抖症,几经求医恢复无望,于是他知难而上,立志以左手执笔,重攀书法之高峰。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他的左笔书法,不像著名左笔书家费新我那样,一看就觉得与正常书法有别的书体,而是全无障碍,毫无欹侧之势,几乎与右手无异,一如当年的洒脱和灵动。我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天彪先生若无早年独到的功夫,若无今天依然保持的执着,要想到达如此境界那是很难想象的。(见下左图)

天彪先生曾在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书法展,当时场面热烈,在书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继去年桐乡博物馆李天彪伉俪举办首次书法展之后,这次他俩再度联袂登场,以六十余幅书法近作亮相。马增第老师早年为著名书法篆刻家徐璞生先生的女弟子,受过专业训练,擅长篆隶书,于石鼓文、峄山碑以及曹全、乙瑛等碑,下过很大的功夫,作品古茂丰润,别有意趣。(见下右图)

昔时所谓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如今有了真实版,令朋友们为之钦羡。近些年来他们夫妇俩远离城市的烦嚣,栖居于幽静的江南古镇,徜徉于小桥流水之间,追求的就是这种耳根清净、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日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