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纪念淞沪会战83周年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中国画) 富民路为何常“红” 苏轼的食之道 始终热爱大地 方便面的“亵”和“晴”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8-23

始终热爱大地

曹禹杰

疫情期间的上海书展注定与众不同,抢票、测温、限流、云上讲座,还有傍晚五点意犹未尽的我们被“请”出会场,这都是独属于2020年书展的难忘经历。入场时,同行的朋友聊起了网上热议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排在我们前面的一位女士突然转头问我的朋友:“那你们觉得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在高中母校实习时,我也为学生推荐了不少书籍与文章,其中不乏卡尔维诺、韦伯的作品与相关概念。这些素材如何能够真正为读者所用,而不是化为艰涩的拗口文句?虽然先前在各类公众号读到了对这一话题的纷繁解读,但我仍愿意带着这个困惑走进上海书展。

下午一点,我们在各地出版馆的活动区参与张定浩《变今之俗:孟子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分享活动。活动开始前,旁边一对母女与我们分享了她们前年书展期间在上图聆听的张定浩关于儒道文化的一场讲座。那位母亲说,“感觉张老师好像更擅长通过笔下文字表达自己锐利的思想。”散场后,我又听到母亲对女儿说,“我其实挺喜欢张定浩的表达方式,虽然说话语速是慢了点,但他总是能找到和他要说的东西最匹配的那个词,这挺厉害的。”在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提出了“一语说”的概念,他认为无论描写对象是什么,写作时都只有一个合适的名词可以使用,作家的任务就是用心寻找那个唯一的名词。福楼拜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不必多言,只是在今天,重提福楼拜的“一语说”似乎有了别样的意义。

张定浩在分享中借用对孟子的相关解读回应了阿甘本“何为同时代”这一问题的意义与价值——以一种批判省思的姿态与主导社会的主潮保持一定距离,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回应同时代人真正关切的问题。具体到本文的话题,就是书中《仁义之实》一节对仁、义、礼、智的解读,“这些都是概念,是名词,名词概念帮助人思考,但也隐伏种种危险……具体而言,名词概念的危险似有三种,即假、大、空”,张定浩认为,只有“找到名词概念背后的那个实质性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乐”(《孟子读法》第244页)。那位母亲在活动后赞赏张定浩的表达方式,恰恰是因为他能够在语词的间隙,在踟蹰与犹疑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寻觅那个唯一的名词来传递自己对孔孟先哲与当代社会的理解。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当我们与这个时代劈面相逢时,人们有太多的话想说,维特根斯坦、韦伯、海德格尔……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人的著作中找出只言片语描述新冠疫情和当下生活。只是,当我们碌碌于从前人的浩瀚文本中寻找解释当代社会的“理据”时,我们恰恰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今天重提福楼拜的“一语说”仍有其独特的意义。我想,书展和阅读的最终目的恰恰是要让我们守持“实感”与“一语”的边界,时刻牢记“生活在树上”的后半句——“始终热爱大地”。

踏入思南公馆宴会厅,参加《给孩子的电影》的新书分享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