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最看不惯的现象,是每年新生报到那天,父母,有的还是年过半百身体羸弱,肩扛手提着行李迈入校门,吃力地登上宿舍楼梯。而此时,男生风度翩翩、女生婀娜多姿,或甩着两只空手,或专注着发朋友圈。”沪上一位大学校长颇感震怒,四体不勤的人,绝对不是有着崇高育人目标的大学应有的选项,希望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乃至绝迹。
近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这是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而出台的重要文件。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久以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类似大学新生连自己的行李都不愿拿或拿不动的情况,生活周遭司空见惯。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这样的年轻一代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其社会价值又有几何?
“建设并不断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突出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彰显劳动的育人功能。
其一,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
其二,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
其三,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劳动教育不能只为了出出汗,更不能让劳动变成嬉戏。劳动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有人感叹,青年学生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背得滚瓜烂熟,但对诗歌思想内涵的认识,可能还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一小时农活来得深刻。
疫情肆虐时逆行出征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建设制造业强国里兢兢业业的大国工匠、日夜奔波风雨兼程的快递小哥……每一位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主人,都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如今,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劳”字不再可有可无。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正当其时且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