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好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
六(6)班
我有个忘年交,我叫他“老戴”。
“侬额名字老灵额,放假有空了到阿拉电影院来看电影。”第一次遇见“老戴”,他拎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穿得“山青水绿”,在给妈妈公司送电影票。
“我跟侬妈妈是老同事老朋友了,有空带侬去看滑稽戏。”“老戴”说话像开机关枪,一句接着一句。
“‘老戴’年轻时是名消防兵,吃得起苦,你看他退休了事业还干得红红火火,真让人羡慕。”妈妈一说起“老戴”,禁不住就要夸上几句。
前年暑假“老戴”带我去崇明,参加人民滑稽剧团的公益演出,认识了很多滑稽界的大腕,回来的车上我加了他的微信,还特别作了备注——看电影找“老戴”,看滑稽戏更要找“老戴”。
“老戴”很忙,身兼数职。他是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出经理,又是万裕影城的业务经理。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老戴”每天拎着他那个黑色的公文包走街道、跑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宣传滑稽戏《头等大事》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常常是哑着嗓子,真让人心疼。
“没有人不辛苦,今天的工作成绩,也是自己辛苦干出来的,好在有那么多人支持我,谢谢大家。老戴现在工作两手抓,一手抓正能量电影,一手抓滑稽戏演出……”“老戴”喜欢时不时地总结一下,发个朋友圈。有人说他有政治头脑,他却说:“谢谢,这是一个老党员应尽的责任。”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像暴雨般倾泻而下,线下的文化活动全部暂停,处于“休业”状态的“老戴”,给自己另谋了一个职业——社区志愿者。平时,他穿上橙色的志愿者背心,战斗在黄浦区的社区一线;周末,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当起了“物业管理员”,测体温,登记外来人员。
“‘老戴’被社区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了。”我举着手机,高兴地跑去妈妈身旁。“真不容易,六十六岁的人了,比小年轻还精力旺盛。”妈妈也肃然起敬。
“真是实至名归,我给他点个赞去。”我有点小激动。
尽管忙,“老戴”却特别讲究。就拿理发这件事来说,每个月的月初他都要到锦江饭店美容中心去理发,顺便看望一下他的“御用理发师”陆师傅。就算他的家搬去了浦东,每个月的“打卡”也从不耽误,算算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他说自己是一个念旧的人。
自从有了手机,“老戴”还得了个“怪毛病”——随手拍照。每次理完发,要和陆师傅合个影;家人过生日、朋友聚会、外出旅游要留影;每天工作的足迹,也要拍照记录一下。他每天炖一碗“心灵鸡汤”,早上七点半准时发在朋友圈,配上一张励志的图片,感恩生活。时间久了我渐渐明白,“老戴”活得很有仪式感。我们见面并不多,但对话却不少。每天翻看“老戴”的朋友圈,了解他的日常生活,为他点个赞、写几句评论,我从来都是不惜笔墨。
一次碰面,见他在编辑照片和文字,我问他为啥每天都要重复做一件事情,他说:“现在有微信真好,发个朋友圈,记录一下生活中的小确幸,以后老了可以回忆;感谢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是我的‘恩人’。”他说得带劲,我不由得心生一种幸福感。
最近,上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城志愿者”队伍里又能常常见到“老戴”的身影,穿上那件橙色的志愿者背心,“老戴”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我不得不为他再次竖起大拇指。算算我们认识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在我的小小世界里,有着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又有意思的“忘年交”,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