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敲响钟声,与抗疫医护云升旗,建立打卡小分队选择人工智能、青春课堂“菜单”……在开学第一天,沪上许多中小学校以各种特色活动和精彩节目,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同升一面国旗
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邀请这次疫情中前往武汉抗疫及在医疗工作岗位一线的家长们,通过在线云升旗的形式和全校师生共升一面国旗,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国家、尊重生命、珍惜生活,增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增进爱国情感。
回忆巴金校友
开学首日,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和新生代表、高一(8)班的龚禹齐同学一起敲响了位于学校博物馆后院的“团圆”钟声。南洋中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961年,南洋校友、文坛巨匠巴金用他的中篇小说《团圆》,还原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则动人故事。在开学典礼上,高一年级的李辰悦同学讲述的是20岁时的巴金与三哥尧林去上海求学的经历。在俭朴的南洋宿舍楼中学习和生活的日子,成为了巴金文学创作的起点。高二的吴煜洋、高三的沈津雯介绍的是巴金与小说《团圆》、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壮语所震撼。
校企携手育人
今天,大同中学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举行基地共建签约仪式。
今后,科研机构、现代企业作为大同中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将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人员优势为大同中学及大同教育集团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职业体验等活动提供支持。基地将定期为同学们开展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前沿讲座,开放实验室及选聘“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支持大同中学在基地开展学生职业体验和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一张“特殊课表”
上海市第五中学今天上午的课表别出心裁——围绕着“逐梦新学期 课程展未来”的主题,人工智能、青春学堂、诗意画制、键盘弹奏等12门校园课程同步开课,从9时15分到10时50分,分成三场供学生们“自选”。140名预初到初二的学生们,每30人组团建成了“热情红”“活力橙”“健康绿”“自信蓝”4支“课程打卡小队”,在校园里体验不一样的课程。
刘淑媛老师说,希望特色课程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助力他们的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主见、有行动的时代少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