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老人在图书馆外排队 本报记者 季晟祯 摄
疫情期间,上海各大图书馆实行实名预约制,但有不少市民为此发了愁:线上预约难、预约名额少、闭馆时间早……老人:线上难操作,顶着烈日去排队;家长:手速拼不过,苦等一个半月。他们呼吁图书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线上预约秒空老人空跑数次
市民汤先生反映,浦东图书馆每周一开放当周的网上预约名额,但每次都是秒空的状态。市民蒋先生表示,自己预约金山区图书馆整整一个月了,始终没有约上。线上预约难,拼手速还靠运气,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市民陈女士说,自己有时去虹口区图书馆总馆,看到不少老人被拦在门口。由于老人不会线上预约,大老远跑过来却进不去。
记者尝试线上预约虹口区图书馆总馆,上午8时30分开放预约后,短短十几分钟,刚开放的各时段就全部约满。随后,记者在开馆前15分钟到达虹口区图书馆总馆,门口已有七八名老人在烈日下排队。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网上预约外,图书馆一般每天上午9时会开放一定量的现场入馆名额,先排先得。但是由于每天现场入馆名额有限,而且并非专门提供给老年人,因此不懂线上预约的老年读者想要进馆,就只能赶个大早来到门口排队。队伍中,一名老先生倒了一肚子苦水:“我都来了4次了,前几趟一次都没能进去。”
苦苦等“傻了眼”关门早“干瞪眼”
不光是老人,不少孩子的家长也被拦在“网上预约”的门槛外。家长王女士称:“嘉定图书馆成功预约一次仅限一人进馆,想再预约同时段的另一名额又要大费周章,真的好难。”因为没办法陪孩子一同进入,她只能一次次放弃,一次次再约。李女士则为浦东图书馆少儿线上预约难的问题“头大”,“到现在一个半月了,一次都没有约上”。
即便顺利“约上”进馆,又会遇到新问题。杨先生反映,自己提前预约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进馆阅览的座位,网页显示预约成功。但到图书馆后,却被告知现场座位已满。他后来了解到,由于图书馆的座位是按3个不同时段预约的,且预约的是“进馆名额”而非“馆内座位”,因此可能会出现预约了上一时段的读者迟迟未离开,导致后续时段读者没有座位的情形。
现下,图书馆大多选择提早闭馆,这让许多上班族也颇为“头疼”。周先生说,自己以前下班后习惯去图书馆放松充电,但现在根本赶不上。有时急着借书或还书,又预约不到周末,只能“干瞪眼”。
进门难正破解人性化盼多些
针对“线上预约难”的问题,目前各家图书馆正在不断调整,从增加座位和改善预约系统两方面“双管齐下”。
虹口区图书馆总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馆方每天都会对进馆人数、缺席率等作相关统计,不断增加座位总量,让更多的人可以进馆。市民曹先生则表示,浦东图书馆网上预约难,后来馆方开放了电话预约,预约起来大为方便。
同样,静安图书馆(闻喜分馆)曾经采用提前一周预约的方式,如果预约失败就需再等一周。后来,馆方采纳了读者建议,改为提前两天预约。同时,考虑到“特殊人群”预约难、进馆难,该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不会网上预约的读者可以通过拨打图书馆的直线电话来预约,或者去图书馆现场预约隔日进馆。如此一来,既方便了老年读者预约进馆,又免去了白跑一趟图书馆的辛劳。
目前,市民期待图书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希望馆方能多听民意,增设人性化服务举措,让市民能顺畅入馆读书,让书香润泽一座城。
本报记者 季晟祯 实习生 赵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