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外滩观光隧道“体检”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嘉定 提升品质  宜居宜业 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来了 纪念民族志士高文彬
第6版:要闻 2020-09-08

纪念民族志士高文彬

吴健

9月7日,中国最后一位全程参与东京审判的亲历者高文彬教授逝世,享年99岁,他刚刚度过第75个抗战胜利纪念日。

东京审判(TMT)即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日本进行的针对二战日本战争罪行的审判,11国法官对28名日本被告进行审理,指控其是日本政府“追求侵略战争政策而进行战争犯罪的军国主义的派别”,“对爱好和平人们的利益造成巨大伤害,也伤害了日本人民自己的利益”。这一审判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亚太秩序,从法律上认定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而且通过审判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暴行,尤其是侵华14年间在中国所犯罪行。

当年,风华正茂的高文彬作为法学专才,配合梅汝璈为首的中国法官,参与翻译核对庭审记录、搜集证据、中外检察部门联络等等,为战犯定罪量刑作出突出贡献。审判期间,高文彬从日本文献里找到南京大屠杀期间实施“百人斩杀人竞赛”的证据,揪出“百人斩”元凶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实现移送中国审判,还历史一个正义。

众所周知,东京审判是基于客观事实(听取400多位证人证词,收到4000份左右的文件证据)所作出的公正判决,尽管法官之间对某些案子有细微差异,但确认所有被告犯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罪名:参与密谋发动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反和平罪);命令、组织、批准或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阻止普通的战争罪行发生。最终,7名甲级战犯被判绞刑,另有数以百计的乙级、丙级日本战犯在中国等亚太多国绳之以法。

令人遗憾的是,东京审判最后阶段,受冷战影响,享有审理主导权的部分国家把国际政治考虑放到执行正义之上,未对日本战争罪行彻底清算(如默许低级战犯回归政坛和纵容参与战争的大财阀),导致军国主义思想得以留存。虽然战后日本对侵略战争进行一定反思,但右翼势力否认乃至美化侵略战争的声音犹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依然影响着现实国际关系,中国乃至所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应保持高度警觉。

“忘记历史意味背叛,否认罪责意味重犯。”与蠢蠢欲动的“历史翻案风”相比,在中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声音更为高涨,这是历史的回声,是数千万抗日英魂对承平日久的国人的警醒。在高文彬眼里,尽管真正的东京审判只存在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4日,但在精神层面远未结束。终其一生,他都坚持整理与东京审判相关史料,呼吁建立“东京审判纪念馆”。一位与高老共事的学者曾说,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等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集体自尊”。为了地区与世界和平,为了千千万万先烈的英魂安眠,今日和未来的中国,决不能有半点遗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同时,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从这个意义上讲,东京审判没有结束,我们每个人都应铭记历史,并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