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一起看戏去 老早  吃饭是个问题  今朝  不是吃饭问题 艺起前行  赏中华好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0-09-08

艺起前行 赏中华好

新创舞台作品金秋上海展演

《长安第二碗》剧照

《草鞋县令》剧照

9月13日至11月29日,“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将举行,这是今年上海举办的首个综合性舞台作品集中展演活动,也标志着上海文艺舞台演出的线下之旅重新启程。

期间,来自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14台优秀剧目将集结申城舞台,参演剧目涵盖歌舞剧、民乐、京剧、滑稽戏、昆剧、川剧、话剧、歌剧等,均为国内原创。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就能进剧场,看大戏。

动真情

参与此次展演的优秀作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两大重要主题。歌舞剧《扶贫路上》聚焦“扶贫攻坚”主题,以“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大学生村官黄文秀的事迹为主线,传递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永不懈怠的精神。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原创现代昆剧《眷江城》以一位医生故事串联社会战“疫”群像,致敬每一个“平凡英雄”。上海越剧院推出的越剧现代戏《山海情深》,以一对上海援黔父女从隔膜到互相理解的情感历程为主线,贯穿苗家女脱贫致富的故事。上海民族乐团的民族音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以水为媒,串起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和人文风情。

有的作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进行创造性转化,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推出的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对家喻户晓的“刘三姐故事”大胆创新,保留彩调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其中,多部作品聚焦四史,生动再现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历程。常州市滑稽剧团带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经典“小人物”故事再现中国农民生活的沧桑变迁。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原型的话剧《深海》,生动描摹出科学家的拳拳爱国心。

聚人心

此次展演剧目,全部是近年来新创作的原创作品,将推动上海与全国文艺工作者交流互鉴。引进剧目中,《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刘三姐》《长安第二碗》《草鞋县令》曾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新刘三姐》入选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

此外,也有多部“上海出品”的优秀剧目同台展示。上海歌舞团带来“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双奖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历经百余场巡演后主创和主演对该剧进一步理解、打磨后的呈现。上海杂技团的杂技剧《战上海》同样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以创新的艺术理念和全新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杂技艺术传递红色文化内涵。

受国际疫情的影响,原定10月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延期至明年同期举办,但金秋上海的线下艺术之旅并不会停步。在展演举行期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已经策划了“艺术教育”“艺术天空”“青年艺术创想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演艺人才培训班”等多项特别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持续传递艺术力量,继续凝聚大众的“爱艺之心”。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