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长三角城市勾勒“中国新面孔” 大会热词:G60 人才  数字城市
第3版:要闻 2020-09-17

长三角城市勾勒“中国新面孔”

吴健

人类身处信息时代,面貌日新月异,以至于未来难以预测。但我们能确定的,是未来肯定受两大趋势影响——数字化和城市化。昨天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透露出长三角城市积极顺应两大趋势,不仅带动经济增长,更增进人民福祉,奋进间勾勒出一副“中国新面孔”。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指示,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本次协调会三省一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动能、新格局、新作为”为主题,共同谋划区域融合,以“一盘棋”思想答好总书记交给的“考卷”。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之一,长三角具备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供应链相对完备等优势,更是国内外资源要素交会点,有能力担起国家双循环任务的关键链接功能,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路搭桥”。本次协调会上,与会嘉宾纷纷提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向行业和区域“赋能”,提高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能力,而长三角城市群更要在加快区域一体化,让各类要素更自由流动方面提供依托与保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全环节的经济循环。

那么,怎么解释高质量的数字化与城市化之于长三角的意义呢?一位专家介绍,城市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点是“集聚效应”——集中了资源、知识、企业、机构、服务等要素,这对企业至关重要。对一家公司来说,城市地理区域及相关的“生态系统”(大学、商学院、研究中心等)是否集中大量人才,是其选择落户的关键之一。而生活质量是与人才集中程度直接相关的一个因素,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也更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考虑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数字网络发展潜力和与其他企业连通的便利性,即一座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让企业获取各种专业服务更为便利。

让人振奋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很出色。它们打破藩篱,发挥各自优势融合对接,当技术研发、金融投资等服务业集聚上海之际,能满足生产所需配套的各类上下游企业遍布半径不过500公里的长三角城市,这些城市和上海一样,依靠互联网、云技术来收集数据,推进能源使用、交通物流、医疗保健等服务,确保区域内的企业和居民有效运转,催生更多创新和商业机会,而以云技术为基础所带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美国《福布斯》记者肯·西尔弗斯坦曾一口气从上海跑到南京,他眼里的长三角城市都把邻城发展视作机遇而非威胁,追求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用这块更富吸引力的磁石去接纳跨国企业尤其以先进制造业闻名的企业落户安家。就像长三角的一位城市管理者所言:“要说服地球上最优秀的人才选择我们,采取灵活和开放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精神所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指出,21世纪世界繁荣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中国技术创新和城市化。而当下最鲜活的标本,莫过于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让城市变得更绿色、更令人向往的长三角。这场协调会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希望的土地”将迸发出更让人惊叹的奇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