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家长若是有心,可以在上海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门前发现一块蓝色姓名牌,可根据上面“责任督学”的联系方式,直接反映各类问题。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目前全市“责任督学”有791人,工作范围遍及全市3276所学校,上海已打造了一支由专兼职督学、责任督学、督导评估专家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督导工作队伍。
今天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透露,到2022年,上海将力争建成机构规范健全、队伍专业高效、标准科学完备、结果运用充分、问责权威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打造上海教育的“守护神”。
上海将从五个方面推出改革举措:一是加强教育督导标准建设,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学标准,提高教育督导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统筹推进督政工作,持续开展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综合督政和年度自评公报;三是创新对学校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指导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四是完善教育评估监测体系。五是优化教育督导方式方法。统筹安排督导任务,灵活采取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等方式。
《实施意见》要求,今后,各区专兼职督学总数应按与纳入区域督导范围的学校数1∶5的比例配备,部分学生数较多的学校按照1:1比例配备,其中专职督学占比不低于30%。
市教委总督学平辉强调,针对市民关心的诸多教育热点问题,教育督导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办难事,办急事”,例如疫情期间,本市就开展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专项督导,也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开展专项督导。“今后,我们将通过远程云督导、飞行督导等形式,实现督导常态化。”上海市教委督导室主任张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