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执着 461名上海小囡参加选拔 敞开大门让乒乓少年逐梦
第12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0-09-21

敞开大门让乒乓少年逐梦

——国青队国少队上海选拔赛背后的故事

专注

怒吼

遗憾

叮嘱

国青、国少队上海选拔赛激战正酣本版图片首席记者 刘歆 摄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上周末,中国乒协国青、国少集训队上海市选拔赛,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举行,几百名青少年选手在一张张球台前挥洒着追梦汗水,散发着运动活力。除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本身,本次选拔赛背后的点点滴滴,或许更能展现中国乒乓、上海乒乓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未雨绸缪和良苦用心。

一个平台

走进赛场就听到小球员们一声声气势十足的呼喊,“可以看到,乒乓球运动在上海一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爱好者们搭建平台,让更多人感受乒乓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举办本次赛事的初衷。”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依托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民运动会、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等平台,协会与各区及相关企业合作,打造出了一项项群众喜闻乐见、市民积极参与的赛事,有效挖掘了申城乒乓的潜力。这一次的选拔赛,主要是为青少年选手搭建舞台。据悉,在为更高级别的队伍挑选人才的同时,组委会更希望能用这样的形式,激发更多人对于乒乓的兴趣,让越来越多的少年,能真正喜欢上国球,陈一平说:“参赛者的水平难免有高低之分,最后能入围下一阶段的只是少数,因此与结果相比,参与比赛的过程,对青少年而言或许更有意义。即便没有晋级,这次比赛也可能成为他们‘入门’的开始,这是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

一张证书

在本次国青、囯少队选拔赛中,市乒协还给每位参赛者都准备了一张特别的参赛纪念证书。

本次选拔赛,共吸引了461名小选手参与,市乒协方面便准备了461份纪念证书。“这次的比赛是名额的选拔,更是全市乒乓后备人才的一次聚会,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带有卡通色彩、适合参赛者年龄段的纪念证书,让每位青少年,都能记住这次特别的经历。”陈一平透露,为每名参与选拔赛的选手颁发纪念证书,是上海乒协的首创。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由他想出来的点子,还意外地起到了“安抚”参赛者和家长的作用,“报名渠道刚刚开通的时候,我们接到很多咨询,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的水平不够,拿不到理想的结果,我们就告诉他们,不论结果如何,都会有纪念证书,这打消了许多家长的顾虑。”陈一平说:“我刚刚来赛场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因为输了球有些伤心。但他们看到纪念证书很开心,也就忘了失利的苦涩,这个年纪的选手,培养兴趣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相信这张证书,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特别的财富。”

一份期待

坐在选拔赛背景板前的位置,看到的是一个个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运动身影。看着这热闹的景象,陈一平的眼里露出欣慰,对上海乒乓球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上海出了许许多多的乒乓球世界冠军,他们也非常关注这次选拔赛,希望后辈们能够继承衣钵。这次比赛的情况,呈现出了上海青少儿乒乓球业余训练的雄厚基础,也进一步证明上海不愧是中国乒乓球的摇篮。真心期待有更多‘上海出产’的小选手最后能入选国青队、国少队。”

本报记者 陆玮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