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警方在调阅性犯罪分子的位置信息
韩国民众在青瓦台官网上请愿,反对释放赵斗淳 图GJ
韩国电影《素媛》中受害者的原型娜英(化名)近日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当年实施绑架性侵的罪犯赵斗淳的12年刑期将满,且出狱后将搬到离受害者的家不到1公里的地方。娜英的父亲无奈地说:“我愿意贷款出钱供他搬家。”
《熔炉》《素媛》这两部改编自针对未成年人性犯罪真实案件的韩国影片直指人心,也曾一度推进了韩国社会对未成年人性犯罪的重视和立法,加强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但时至今日,韩国依旧屡屡曝出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案件。严苛的法律为什么没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呢?
罪犯出狱引发恐惧
2008年12月11日,是家住韩国京畿道安山市的娜英(化名)一家永远不愿再提及的日子。那一天,8岁的娜英被赵斗淳绑架性侵致重度伤残。如今已是20岁大姑娘的她依旧无法完全从当年被绑架强奸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了排便袋,但仍然需要在家穿着尿布。
在很多韩国民众看来,赵斗淳根本就不该被放出来,韩国网民纷纷在总统府青瓦台官网上请愿,支持“阻止赵斗淳刑满获释”。
“我愿意出钱供他搬家,只要他能离开安山。”提起赵斗淳出狱后可能回家住,距离娜英一家的住所不到1公里,娜英的父亲气就不打一处来,但又很无奈。
近年来,韩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针对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惩处力度。案发第二年,赵斗淳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第三年,国会通过法案允许执法部门对侵害未成年人的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韩国成为第一个引入这一惩治手段的亚洲国家。2012年,同样真实反映针对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的影片《熔炉》催生的《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实施。这些年来政府也开始在指定网站上公开施暴者照片、个人信息,将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最高刑罚提高到无期徒刑且不得假释,实施并强化电子脚铐制度和一对一24小时监察制度,以便警方掌握出狱的性犯罪者行踪……但这一切显然难以平息韩国民众对于针对未成年性犯罪的恐惧。
立法虽严量刑偏轻
法律变得严苛、惩处变得更严厉,但韩国人不得不承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韩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依旧屡见不鲜。甚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类犯罪开始出现规模化、年轻化的趋势。
2018年,靠在“暗网”运营全球最大的儿童色情网站“欢迎录影”、制作传播儿童色情内容赚了几十万美元的24岁韩国人孙俊武被韩国警方逮捕。今年上半年第一轮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臭名昭著的“N号房”事件震惊了世界,被26万人在线围观的受害者中就有大批未成年人,最小的年仅11岁……
有人认为,是量刑出了问题。尽管韩国法律提高了针对这一类犯罪量刑的上限,但有统计显示,韩国对未成年实施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中,有75%的人服刑不满5年。去年,孙俊武获刑仅18个月令舆论震惊,因为数名在美国的涉案者在美被判处15年以上徒刑。连韩国媒体也惊呼,本国的法官竟然会对性犯罪分子宽大处理。“如果他们需要养育妻儿,会被判处缓刑;而如果他们年纪较轻,则会因为要考虑他们的‘光明未来’而降低刑罚。”
犯罪土壤急需“清理”
法律可以在案发后施以惩处,但要治本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文化的因素或许是韩国女性不能承受之重,娱乐圈里屡屡曝出公司高管性侵、霸凌女艺人的丑闻,韩国人也已经见怪不怪。这种社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轻一代,成为针对未成年人性犯罪滋生的土壤。韩国人或许需要扪心自问,究竟该如何“清理”这个“市场”。
高速互联网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埋下了更加隐蔽、针对未成年人的跨国犯罪利益链。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里打击跨国犯罪,阻止正在暗处蔓延的犯罪网络,不仅是韩国人关注的话题,也是全世界需要直面的难题。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