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着手娃娃  着眼未来
第19版:专版 2020-09-29

着手娃娃 着眼未来

上海青少年体育 社会力量办训走向体系化

上海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办训成为体育人才培养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越来越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就开始探索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涌现出了徐根宝足球俱乐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等成功案例,为上海乃至国家培养出了以武磊、许昕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为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市体育局今年开展了“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三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创建工作。

昨天下午,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办训工作推进会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授牌仪式在东方体育大厦举行。

2020年,上海推出了面向社会力量办训主体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创建工作,投入1200万元经费用于扶持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共评出17个项目的35家社会培养基地。再加上新周期获评的上海市足球精英基地和智力运动精英基地,共有62家单位获得“基地”称号,基本囊括了上海的各类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敢为人先“培训”走向“办训”

位于奉贤的乐派特马术俱乐部,是上海知名的“马术天地”之一,每个周末,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体验这项高雅运动的乐趣。俱乐部的成功,可以说是申城社会力量办训的缩影。

“我们俱乐部是上海第一个尝试搞马术青少年培养的。”俱乐部负责人潘拥军介绍,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有过许多担忧,也碰到过不少困难,比如学员的安全问题、学员接受了培训之后的目标,包括资源和资金方面也都有。他补充道:“经过详细讨论和规划后,在市、区两级体育部门的牵头支持下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不仅成功启动,还进入了市级青少年赛事,这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马术运动逐渐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看到这个趋势,乐派特便开始尝试让马术走进校园,以形成一个从陌生到知晓,从感兴趣到现场尝试,再到真正“入行”,从而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办训注入活力。“在2018年前后,我们就开始组织马术进校园的活动。”潘拥军还记得,第一年发出相关召集令时,只得到8所学校的响应,去年就变成了15所,今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让教练在选材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目前,俱乐部每年为上海的二线队输送10个左右的好苗子进行试集训,今年全市总共有3个从培训机构走出的选手,进入了上海一线队,其中2个就出自乐派特俱乐部。“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参与,马术运动的人才培养正变得越发完善。”据悉,乐派特马术俱乐部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1亿元,用于改善训练场地、训练设施,马匹、教练员及运动员梯队建设。

“我们目前正对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进行针对性培养,希望从‘培训’走向‘办训’,能够持续下去,在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能培养出更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力量办训方面,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潘拥军自信地说道。

各方合力 保证人才培养

每天下午5时,位于金沙江路的尼米兹击剑俱乐部内,一群身穿专业击剑装备的青少年,正被分成几组,进行着日常训练。在剑道边,几位教练不时提醒着小学员们动作细节,连提剑的高度、弓步的距离等细节也不放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教得越细致,青少年就越感兴趣,成才的几率也越高。”

作为俱乐部里的资深教练,孙佳华在谈到青少年击剑这些年的发展时,颇为感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因为这个项目毕竟不像三大球那样受关注,但随着国际、国内知名赛事,以及群众赛事的增多和支持政策的出台,击剑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好。”在市体育局的牵头和社会力量的不断参与下,小剑手们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最主要还是有耐心、有支持、有投入。”孙佳华透露,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从兴趣开始,这是一切的基础,孩子喜欢上运动了,就会去不断研究,从而真正走上成材之路,加上俱乐部和社会力量地不断注入,击剑项目的潜力才可能被进一步发掘。因此,社会力量办基地,可以说是为击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俱乐部代表朱楠一坦言,社会力量办训基地的评选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这让俱乐部有了获得资金方面扶持的可能。“我们会把这些资金用在后备人才培养上面,以及教练员团队的持续提高上面,以达到培养优秀青少年击剑人才的目的。”看着剑道上那一个个姿势标准、面露坚定神色、嘴角微微带笑的小剑客,人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叶冲,或许就会从他们中产生。

开阔视野 鼓励多方参与

在之前两届全运会上,代表上海出战的队伍可谓收获颇丰。2017年天津全运会包揽四金,上海男足在U20年龄段的全运三连冠,都体现了上海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而这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训,体育局、足协等部门的鼓励和扶持,机构积极构建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市体育局不断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建设,促进上海足球优秀后备人才成长。在传统办训体系的基础上,2015年,市体育局立足国际化视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根据“鼓励多方参与、多点布局、多元投入、统筹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了由市、区两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养体系,授予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等10家单位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其中既有体制内的学校,也有社会办训力量。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的建设为上海足球后备人才提供了培养阵地、建立了培训组织、完善了青少年高水平赛事体系,为上海培养更高水平的足球人才提供了土壤。

嘉定博击足球俱乐部是近年来另一个以足球青训获得关注的新生力量,从一支业余俱乐部开始扎扎实实自办青训,并已经在足协杯等国内赛事中,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今年,球队成功进入乙级联赛,他们正在踏实而努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力争为上海足球挖掘和输送更多青年才俊。

做好服务 打造智运高地

智力项目一直是上海的传统优势项目,五棋一牌拥有深厚的群众和市场基础,也契合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主题。

在上海棋院副院长刘世振看来,有了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加入,上海的青少年棋手们,正展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近几年,上海的棋牌类项目在全国赛事上,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这与政策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办训,有很大的关系。”此次市体育局针对智力运动办训机构也已评选出。上海市围棋协会、上海市象棋协会、上海市申童青少年棋类俱乐部3家成为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另有7家机构成为培训基地,这激发了上海青少年棋牌发展的潜力,在让各支竞赛队伍有了更广选材面的同时,也增添了对未来的信心。刘世振表示:“未来棋院会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与各方一起,打造属于上海智力运动的高地,发掘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也让青少年棋手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秋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