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太湖行 晨曦中的南迦巴瓦(油画) 南京东路食事江湖 初访景云里 木版水印室的“钉子” 他们还有乡愁吗?
第21版:夜光杯 2020-09-29

初访景云里

马以鑫

鲁迅与文化名人陈列馆邀我去讲课,我一听到地址就有了兴趣:横浜路景云里。我曾经多次路过横浜路,但一直没去景云里——这可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些名气的地方,是鲁迅故居所在地。许广平留下一句名诗:景云深处是吾家。《辞海》有云:景云者,太平之应也(《瑞应图》)。景云,是个美好的词。

我先来到横浜路。一条不宽的小马路,没有几步,就看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景云里。这里看上去是上海很普通的弄堂,水泥灰白色的弄堂大门,过街楼窗户底下三个黑色颜体繁写大字:景雲里。弄口铁栅门,大概是疫情关系,门还锁着。我想时间还早,正好在边上可以看看。于是,掏出手机拍照。景云里的左边是另外的住家,但右边一溜墙却画上了鲁迅、江南水乡、烟雾缭绕、青山绿水,倒也别致。我沿着墙往东头慢慢走着,心里想着,这可是当年鲁迅走过的路呀!不料,到了墙的尽头,一个拐弯,我来到了很熟悉的地方:多伦路!

多年来,我来到鲁迅纪念馆或者鲁迅公园参加一些活动,我总会在事先或者事后来到多伦路,在这里徜徉、漫步、寻觅,似乎可以重温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场景。路边栩栩如生的雕像、那接连不断的旧书店、旧报刊店、古玩店、文物店,总会让我依稀恍惚,仿佛进入了历史的画面、历史的沧桑。几乎青白色的涂抹,使多伦路别有一番风格。我现在终于明白,横浜路就在多伦路的一个拐角,景云里原来就在边上不远!

我本来以为,很有可能景云里还会有一个弄堂口,也许直通多伦路。但是,我没有找着。再一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回到景云里大门。

我打了电话,鲁迅与文化名人陈列馆负责人夏正权先生很快过来,打开大门。正权兄随即说我们先到里面看看。没走几步,只看见上海弄堂房子一样的地方,墙上分别挂着鲁迅曾在这里居住、叶圣陶曾在这里居住、冯雪峰曾在这里居住、陈望道曾在这里居住、茅盾曾在这里居住、柔石曾在这里居住……我目不暇接、心中一阵阵震撼!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这是一个集聚了多少故事的地方!

正权兄激情洋溢、滔滔不绝,和我叙说着。这里其实是两排石库门房子,前后门对应,仿佛紧紧相接、相邻。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我们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伟人,就在这块并不宽敞的地方,锻造了丰功伟绩,让我们后人礼赞遐想。正权兄领着我来到陈列馆。黑色的两扇大门,一圈花岗石包围——这大概就是“石库门”三个字的出处了。大门边、四周墙上,有鲁迅的画像、代表作家的画像,点缀出这里的与众不同。

走进大门,我似乎又一次来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一个面积不大的天井,仰头就是前楼。跨前一小步,是一个并不大的客堂间。正权兄笑笑说,等会你就在这里讲课,虽然地方小,但我们是网上直播,学生可不少!他带着我,再往前,我知道,那就是上海人家里的灶披间了。接着,他带着我走上一个其实我很熟悉的小楼梯,往左拐,就是前楼,往右,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常出现的亭子间!

正权兄告诉我,上级政府有意好好保护景云里——这可是上海独特的文化遗产呀!鲁迅和这么多的文化名人在这里相邻而居,这真是一个少有的场景。当然,要完整地保护保存,还有待时间。成立不久的鲁迅与文化名人陈列馆,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了保护保存景云里。我开始了景云里的第一次讲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