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天下美馔,不散筵席 美食餐桌上应有一张文化桌布 让时光有滋有味
第9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10-04

美食餐桌上应有一张文化桌布

◆韩浩月

朋友圈里有“美食党”,常年晒美食,还有人专门总结出晒美食的最佳时间点:22点左右,这个时刻,已经吃过晚饭的人常常会有点小饿,没吃晚饭的人自然会饥肠辘辘了,看到别人拍得精美又经过美图修饰之后的美食图,大概率会心生羡慕,给“深夜发吃”的人点个赞。

我有个观察,不知道对不对,凡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对那个地方美食赞不绝口的人,一定有他言不由衷的时候,不是说这个地方的美食佳肴味道不好,而是人的味蕾确实有地方性,“好吃到哭”这种事通常会发生于故乡以及故乡之外少数几个地方,在外地,赞美当地美食,更像是一种社交技巧,夸赞美食是最容易拉近距离的一件事。

但有一个例外,如果你在他乡与诸多不太熟悉的朋友围桌而坐,动筷子之前,先听博古通今的朋友由桌子上的一道菜出发,大谈当地文化历史典故与名人轶事,然后再充满虔诚地去吃,即便味蕾觉得不是那么惊艳,但仍然能说服自己,承认这菜不错——这个时候,吃的已经不是菜了,而是“文化”。

最近读到江苏泰州人李敬白出版的一本书《人间滋味,温暖可期》,介绍的就不止是美食,如果将他的书比喻为一张“餐桌”,那么这张“餐桌”上蒙着一张大大的“文化”桌布。泰州我知道,是座历史文化名城,马可·波罗700多年前游历至此留下一句话,“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他这句话翻译一下就三个字“吃美了”。泰州水系发达,与江河湖海的关联非常亲密,但《人间滋味,温暖可期》所书写的美食,罕见山珍海味等名贵菜品,从虾仁蒸饺到秧草包子,从毛鱼到醉泥螺,都是民间气息极浓的小菜,至于格高茨菰、沁香莴苣等青菜,更是带着些清苦的味道……对于现代人来说,“舌尖上的清苦”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了。

格高茨菰这个名称组合显得晦涩,李敬白的江苏老乡汪曾祺先生曾到他的老师沈从文家吃饭,师母张兆和做了一道茨菰肉片,汪曾祺觉得茨菰味道苦,但沈从文吃了两片之后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原来格高茨菰中的“格高”两字是这个出处,吃菜也要讲究格调高低,做人的境界自然就低不了,难怪汪曾祺一句“我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让人觉得既美好又惆怅。

李敬白一直生活在泰州,又引汪曾祺先生为偶像,笔下文字自然有着汪氏标签式的清淡婉约,同时又擅长把深情藏于文字之后。写美食的文字很容易走向煽情,但李敬白的美食文章丝毫不见夸大,也见不着那种地方主义般的沾沾自喜,他像一位大牌的“厨子”,身怀绝技,但在展示的时候娓娓道来,绝无卖弄,等到食客们被盘中美味惊艳到去寻找“作者”时,他已经悄然离去。

在美食随笔中如果只看得见美食,那无疑会显得有点单调,在“文化”这张桌布铺就的餐桌上,还应有山水纹路、民间景象、历史风情……食客们围坐桌边,也应言辞文雅,谈古论今,醉了或者饱了,发出的一声叹息,也是清澈的。在读完《人间滋味,温暖可期》之后,我听见了那声不知道来自何处的叹息之声。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