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幽谷泉韵(中国画) 趣谈嵌名联 “味忆”沪东状元楼 一事精致  便能动人 书债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0-10-08

一事精致 便能动人

□赵韩德

大卖场的冬瓜2元一斤,菜场老郑摊位的冬瓜3元一斤,我却常常去后者处买冬瓜。

《本草纲目》: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籽亦白,故名白冬瓜。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长三四尺。嫩时绿色有毛,老则苍色有粉。其皮坚浓,其肉肥白。其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盖兼蔬、果之用。热者食之佳。煮食练五脏。

冬瓜自有它的高深学问,我买的理由却简单,吃饭总得有个汤,冬瓜汤至为方便。之所以到菜场老郑的摊位买价格比大卖场贵的冬瓜,不是因为老郑的冬瓜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有意过来欣赏老郑的技术,顺便和他聊聊。

老郑的摊头属于简约型。他基本不卖绿叶菜。估计是绿叶菜既要洒水,又要当心其掉叶腐烂,很难照料。他卖的是冬瓜,茭白,洋葱,土豆,青椒,茄子,毛豆,芦笋,最多加上韭黄。老郑个子矮矮,坐在摊后的高凳上,眼睛朝来来去去的人群横来横去,发现熟人就眯眯笑。

冬瓜价格牌上附注了三个大字:“一刀准”。我就是因为看到这几个字,特意到他摊位买冬瓜。老郑解释,所谓“一刀准”就是,比如冬瓜每斤3元,若顾客要买3元或者4元等等,老郑可以一刀切出,上电子秤。如果切多了,超出顾客所要的分量,那超出的部分就赠送了,不必多付钱;如果切少了,只有2.9元或者3.9元等等,顾客实付即可。

我端详摊位出样的冬瓜们,均已去头,切面雪白,外表则互不相同,凹凹凸凸,各有个性形状,怎么能保证一刀准?计算是没用的,也无从计算。只能凭经验和眼光。我说买4元吧。老郑瞅瞅我,意思是您挑哪个瓜切?我随便点了第二层的一个家伙。老郑把它抱出,放到砧板上,默默打量几秒钟,拿起长长的快刀——有点像剑,“嘿”的一声,一块冬瓜已经落到砧板上。放到电子秤,居然正好显示4.00元!老郑得意地朝我笑笑:“我落刀,不会误差到5分钱。”

我大大地感叹。心想:这也是一种“大国工匠”呢。

年轻时学生意,我跟的是一位蒋师傅。他徒手用内卡(不是内径分厘卡)测量大口径镗孔之直径,可以精确到0.5丝(1丝=0.01毫米;一根头发的直径为0.05—0.08毫米,即5—8丝),几十年未出任何偏差。车间每次为数万吨巨轮之螺旋桨轴配轴承套,都必请他出马测量孔径。测量数据如果没有蒋师傅的签字,技术员甚至不肯出图纸。

东汉郑玄年轻时曾入太学攻读并精通天文历算及数学,后来往投古文大师马融处就学,却不被重视,“三年不得(与老师)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一次,马融计算天文,算来算去,总是不对头,且“诸弟子莫能解”。有人推荐了郑玄。马融叫郑玄计算。郑玄用算筹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众咸骇服”。及至郑玄业成,辞师东归,马融感慨地发出“礼乐皆东”之叹。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