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招生涉嫌歧视亚裔和白人 广告 “超级大国”扩容 为战疫敲响警钟 “高加索火药桶”熄火  三问号解开?
第7版:国际新闻 2020-10-10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外长莫斯科会谈达成协议

“高加索火药桶”熄火 三问号解开?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10日达成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停火的协议。

截至目前,纳卡冲突已持续将近两周。应俄总统普京邀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外长赴俄,就纳卡局势进行磋商。在莫斯科进行了10个小时的谈判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意10日午间起停火,并展开“实质性”会谈。

纳卡地区有“高加索火药桶”之称,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为亚美尼亚族人,双方间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风云变幻的2020年,让国际关系中流行起一个名词“新常态”,大家似乎要习惯比之前差的条件,比如产油国接受低油价,穷国接受“债务炸弹”,但最让人难受的新常态当属“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被大国“埋压”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纳卡地区争端,以惨烈的交战形式爆发,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都喊出“打到最后一个人”。纷乱动态下,我们尝试来解答这场冲突背后的三个问号。

战争打成啥样

截至停火前,打了半个月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部队已显疲态,前线传回的画面显示,交火区落弹数远不如开战头四天那般密集,显见两个缺乏军工业的国家在弹药消耗上存在短板,也为大国牵制提供了条件。

俄军事专家克鲁季科夫指出,阿塞拜疆军队的进攻显得很随意,缺乏战术前瞻性,“用兵死板到近乎无能”。然而,亚美尼亚人在纳卡号称坚固的防御,在遭遇阿军大举进攻时也没能完全奏效。“任何一方都不会遭受决定性失败,是这场冲突的特征。”换言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更像是大国眼皮底下的“锡兵”,看着像他们在打仗,实际是大国在“过招”。

谁是冲突赢家

毋庸置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无法支撑全面战争,可它们终究打起来了,谁会是冲突的“完美赢家”?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很可能算一个。目前美国在驻亚美尼亚大使馆有2500人,规模仅次于驻伊拉克大使馆,其中1200人属于美军特种部队。

更微妙的是,美国在冲突中表现“异常活跃”。开战以来,由于阿塞拜疆军队使用大量俄制武器,俄外交官在亚美尼亚变得很尴尬,有美国背景的非政府组织(NGO)通过向反对派控制的媒体注入款项,积极推进反俄宣传。

实际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是“NGO乐园”。这些年,亚美尼亚曾反常地发生过多次以俄使馆为抗议目标的游行,参与者以大学生为主,皆来自反对党的青年分支,每人因此获得五六千德拉姆(1元人民币约合65德拉姆)的报酬,这笔钱由美方机构支付。总之,美国希望用地区冲突消耗俄罗斯的影响力。

“七寸”打在哪里

无论如何,俄罗斯不会离开高加索,也不会放弃调停纳卡冲突,这块4400平方公里的“是非之地”坐落在欧亚大陆分界线与贸易能源生命线身旁,使得“小国争斗”总能产生“大国痉挛”。

停火前,亚美尼亚人在纳卡除了拼命抵挡,还拼命轰炸阿塞拜疆第二大城市甘贾,这里面也颇有奥妙。欧亚大陆只有三大能源和贸易往来的通道,分别经过伊朗、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由于西方与俄伊不睦,每年有大量的贸易需要靠小小的阿塞拜疆通过,而当纳卡地区被亚美尼亚支持的地方政权实际控制后,这条“欧亚大道”只有一段区区60英里宽的“鸡脖子”,位置就在甘贾城及其郊外的峡谷。

实际上,西方特别是欧洲赖以汲取高加索乃至里海能源的三大管道,都要经过甘贾。这意味着,亚美尼亚竭力让阿塞拜疆用不了甘贾峡谷,也顺带送给俄罗斯一份厚礼,能通过调停争端来跟西方交换筹码。

本报记者 吴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