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打的是钢铁  拼的是斗志 独家还原:志愿军入朝第一战
第6/7版: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2020-10-23
装备不足的志愿军迎战号称世界第一的强劲对手,“边打边建”,壮了军威,扬了国威——

打的是钢铁 拼的是斗志

朝鲜老大娘向志愿军控诉侵略者罪行

◆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

◆志愿军后期装备国产六管火箭炮

三八式“万国造”

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一个班里有好多种枪;志愿军入朝之初,每个军编制汽车最多不过百辆,而美军一个步兵师就有3800辆汽车

1950年10月19日,由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的志愿军首批部队入朝,下辖第38、39、40、42、50、66军。刚获全国胜利的人民军队装备杂乱,光战士手里的枪便出自多国,一个班里有好几种枪,像日式三八步枪是6.5毫米口径,美式步枪是7.62毫米,国民党军的中正式步枪(仿德式)又是7.92毫米,子弹不能通用,且多数不能自制。为了应急,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把各地缴获的枪械分类送往前线,配给参战部队,像38军都用日制三八枪,40军用美制M1903A步枪。结果志愿军入朝之初,美军见到这支军服上没军衔、扛着三八式的队伍,误以为是“朝鲜预备役”,接火后方知是“中共正规军”。

再看火力支援武器,率先入朝的志愿军只有不足3000门火炮,几乎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装备,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而美军开过三八线北侵的7个师有火炮6049门,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均由汽车牵引。志愿军入朝之初,每个军编制汽车最多不过百辆,机动要靠步兵双腿,而美军已实现摩托化,一个步兵师就有3800辆汽车。

首批入朝兵力约30万;而敌军为33.45万人,直到第二批入朝的第9兵团到来,志愿军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美军还有15个国仆从军及南朝鲜(韩国)军队助阵。换言之,志愿军不仅武器落后,兵力上也处劣势(首批入朝兵力约30万;而敌军为33.45万人),直到第二批入朝的第9兵团(辖第20、26、27军)到来,志愿军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装备差距依旧。

围得住 吃不掉

志愿军因弹药不足,不少战士牺牲在敌军弹雨下;由于后勤供应瓶颈,穿着单薄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出现严重冻伤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上旬,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发动五次战役,将敌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歼敌23万人。正是这五次战役,让志愿军意识到装备和训练现代化是何等重要。

当时,美军联合火力相当绵密,每门105毫米炮日均射弹200发,而志愿军因弹药不足,往往沿用之前国内革命战争打法,例如将敌人放近再打,或打几枪就白刃格斗,不少战士牺牲在敌军弹雨下。而宏观上,由于火力不足,志愿军包围敌人师级甚至团级部队后很难彻底歼灭,“围得住,吃不掉”是常态。

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制约作战的更大瓶颈是后勤。抗美援朝战争不仅物资消耗惊人,且后勤供应也无法取之于敌,主要靠跨国运输,加之敌军封锁,保障难度极大。第二次战役中,受敌火封锁,穿着单薄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出现严重冻伤,像东线的第9兵团冻伤减员超过战斗减员。

总之,志愿军认识到单靠兵力优势和传统步兵战术很难以运动战大量歼敌,战争长期化不可避免。也是从那个时候,志愿军深感诸军兵种协同乃至联合作战、武器制式化及后勤正规化的重要性,由此明显加快转变步伐。

打不断 炸不烂

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无论是武器、运输,还是兵种建设,志愿军“边打边建”,似乎有着“用之不竭的能量”

当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后,着眼全军制式化,中国从苏联采购大量武器装备,逐步为志愿军换装,取代之前的“万国牌”。后勤方面,志愿军于1951年成立后勤司令部,总兵力达22万人,缔造“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似乎不相信中国人能挺住,就在后勤司令部组建之初,1951-1952年,美军以航空兵发起高强度“绞杀战”,志愿军发挥“防空、抢修、突运”体系威力,最终让美军哀叹“无法阻遏中共用之不竭的能量”。

志愿军军兵种建设上,“边打边建”堪称一绝。1950年底,志愿军空军奉命出击。1951年1月,空军28大队长李汉驾机击落击伤美机多架,首开纪录,之后志愿军空军向清川江出击。1951年5月起,美军飞行员将清川江至江界一带被志愿军空军控制的空域畏称为“米格走廊”,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几乎一夜之间,共产党领导中国就变成世界空军强国之一。”与强敌的较量中,志愿军空军迅速成长,还首创体现喷气时代空战特点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在国际上引发轰动。据统计,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330架,被美国军史专家称为“大卫击败歌利亚的奇迹”。

地面兵种方面,大批专业兵种轮战,让志愿军综合战力上升到全新水平。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不仅依托坑道扛住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轰击和敌方密集兵力冲击,还积极运用炮兵、装甲兵发起数十次反击,守住并扩大阵地,取得伟大胜利。

撰稿 石宏 朱延瑞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