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 看见一个真正的小孩 下一次丢失东西的时候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2020-10-25

下一次丢失东西的时候

图IC

◆陌 言

丢东西,对孩子来说,也许并不算是个事吧。从小到大,谁家的孩子没丢过东西?无非大小而已。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丢文具纸笔是家常便饭,校服羽绒服也丢过。曾听朋友抱怨过,她家孩子连书包都丢过。

孩子丢了东西,一般来说,价格便宜的,家长数落几句就过去了;贵重一点的,恐怕就是骂得狠一点、抱怨得久一些。可是前阵子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对孩子丢东西有了新的思考。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家人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玩,孩子在乐园里丢失了从小陪伴到大的玩具布偶。这家的父母,看着孩子在回家的路上默默流泪,就下了一个决心。他们重新去买了一个同样的布偶,费心做旧到“一模一样”,同样的污渍、同样的破损。然后,他们再去迪士尼乐园,拜托失物招领处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假装是在乐园里捡到的。一切就绪后,这对父母带着孩子又去了一次乐园。工作人员如事先约定的那样,取出了那个布偶。一群大人为了孩子,一起圆了一个“失而复得”的美梦。这家的爸爸是这么解释的:他小时候也丢过东西,那个丢了的东西,就成为他心中的一个空洞,始终在那里。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童年留下空洞,才特意策划这场奇遇。

这家爸爸的话,突然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在某一家商店外的长椅上丢过一个黄色米菲兔的水壶。有几年的时间里,每次去那家商店,她都会说“我丢了个水壶”。再后来,隔了好几年,有一天她看到一本书上黄色米菲兔的图画,突然说:“我小时候有个水壶,是这样的。”说实在的,水壶丢了后没几天,我就去买了一个粉色的新水壶。在我看来,新水壶远比老水壶好看,对丢了的水壶念念不忘实在大可不必。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只是孩子式的“唠叨”。原来,在这里,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孩子的心中曾经有一个洞。

还有一次,孩子在外地旅游,要去参加篝火晚会,她不顾我的反对,一定要带一个名叫“艾莉”的玩偶兔子一起去。半小时后,果不其然,她就哭着回来了——兔!子!丢!了!在她爸爸的眼神压制下,我忍住了对她的数落。

只听父女俩轻声商量:“明天再去问问工作人员,说不定有人捡到了。”

“可是,爸爸,万一没有呢,而且我们明天就要回上海了。艾莉找不到回家的路。”

“嗯,那我们就留下地址,请工作人员帮忙找一找,如果找到就寄回来。”好吧,你们高兴就好。我在一边冷冷听着,打开淘宝,打算买一个同款兔子玩具。

过几天,旅游回家的我们收到了淘宝寄来的快递——带着商标、升级款的兔子。孩子疑惑地问:怎么是个新的?我家爸爸看着我这个粗糙的“猪队友”,绞尽脑汁回答:大概是工作人员看看找不到,就赔了我们一个。孩子“哦”了一声,没说什么。后来,尽管这个新兔子依然被叫做“艾莉”,可是很显然,它已经不是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大概,她的心中,又多了一个洞。

有时候,我会回想起,10岁那年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本《366天》的书,上面有我爸的题词:“人生有多少个10岁,祝生日快乐。”后来,那本书丢了……我难过了很久很久。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书。

我们在成长的经历中,一路丢东西,一路在内心留下无法弥补的伤痕。终于有一天,我们对身边人、事、物的来来去去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尽管这或许就是人生,可是,何必让年幼的孩子一早就体会到这些呢?

下一次,丢东西的时候,孩子,我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一点。

孩子容易丢三落四,但他们一旦遗失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时,一定也会出现负面情绪。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做?是安慰,还是责怪,还是默默地去买回一件一模一样的替代物?有什么高招,既能让孩子悟出教训,又能填补他心中那小小的空洞?欢迎读者参与讨论。邮件请寄:wyming@xmwb.com.cn(注明:亲子话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