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视频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工作正在进行中。
“入户工作从10月11日至12月10日,其中摸底时间为10月11日至31日。”上海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普查员张玲玲介绍,“摸底就是为正式登记和复查打前站。”
“十分上海”栏目今起推出“大国点名”系列特辑,将镜头对准普查中的细节,用影像记录点滴。
相比11月开始的入户普查,摸底阶段上门主要是核实基本信息。上午9时,张玲玲与普查指导员小李一同来到金衡小区陈先生家摸底。作为陶家宅居委会普查员中最“年轻”的志愿者,张玲玲今年也50岁了,和邻里融洽的关系让她开展工作游刃有余。
普查员四处出击的同时,居委会里也热火朝天。根据计划,陶家宅居委会将下辖的6个小区分成14组,18位普查员每天要保质保量完成摸底。
“有一两户的工作没做好,拖累的是整个组的进度。碰到双职工家庭,晚上拜访是常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商琳在基层一干36年,这是她第三次参与人口普查。
普查中会遇到“人户一致”“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等各种状况,但81岁的刘德龙面临的问题则是“黑户”。“1995年那天早上,我在上班路上捡到了两个弃婴。”尽管自己已育有两儿一女,他还是选择将弃婴抚养成人,这两人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
居委会熟悉他的情况,也曾为两个孩子的户口奔走,可至今未解决。“像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归为‘待定’一栏,不能因为这类情况罕见就视而不见,人口普查也让政府掌握了这类群体的数量。”
人口普查不只是摸清“人多人少”,记录下的每一个姓名和数字都是制订政策的基础,也是决策的依据。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十分上海》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