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助推器 再不整顿  举重真的要告别奥运了 操场为何有如此魅力
第17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0-10-29

操场为何有如此魅力

西南位育中学让学生爱上体育

西南位育中学的操场吸引了许多学生运动 本版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一柱多筐篮架可让更多学生有场地打球

清晨,秋日的阳光透过校园樟树林,洒在西南位育中学的操场上。7时40分,活泼欢快的乐声打破校园的宁静,一个个青春飞扬的身影出现在跑道上,跟随音乐跃动起来。

这不是什么音乐会,也不是运动会。这是西南位育中学普普通通的校园早操。在西位奉行“文明其行为,野蛮其体魄”的教学实践中,像这样由体育引领多育并举的创新还有很多,学生都感叹:学校的操场有特殊的魅力。

篮板“七十二变”

西南位育中学共有3000多名学生在读,三个校区都属紧凑型,这里的操场会有什么特别?张建中校长讲了一个数字:72。到了篮球活动的时间,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操场上人头攒动,学生们却都能打上球。数一数,原来操场上的篮板有72块之多。这神奇的“72变”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西位的老师们发现,一到打球的时候,操场篮板下总是站着一些略带失望的学生,没抢到篮板的他们,只能眼看着其他同学玩得兴起。为让学生在课余都能参加运动,学校领导找来体育教研组和负责设备的老师,一同商量对策,很快提出了一柱多筐篮架的创造性方案。于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篮板完成“72变”,成了西位学生的骄傲,他们在操场上尽情释放,让运动伴随自己成长。

西南位育中学提倡“走廊静、操场闹”的校园文化,学习之余,为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操场在午休和放学后的两个时间段均向大家开放。

操场上,因此有了一个颇受学生喜爱的地方——他们亲切地给它取名“鸟巢”。它当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而是学校存放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的小木屋。过去,学生借球要凭学生证找负责的老师,而且限定一班一卡一球。现在有了“鸟巢”,借球还球,学生不必再找老师,自己管理自己。私自藏球的现象也消失了。刚开始有老师担心学生因此影响功课,张校长解释说:“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把握好这个度,你们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他们去到社会上,也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妨在学校里就实习起来。”

爱好受用一生

秋日的一个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校排球队队员赵婧怡回到西南位育中学,走上熟悉的排球训练场,在母校再打一场球。

几年前,赵婧怡还是个看着别人打球却无所适从的初中生。在运动天赋上,小赵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论身材,个头不高;比协调性,也不出色;身体素质更是一般。“我能打排球吗?”赵婧怡问自己,而令她感激至今的,是西南位育的老师给了自己肯定的回答。

2017年和2018年,西南位育中学先后加入上海市高中、初中体育课专项化试点学校。学校在体育教学上施行“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运动技能培养模式,体育教研组自己编写校本教材,实行零基础、提高和高水平三个班的小班化教学,组长张海庆说:“过去初中体育课多关注跑、跳、投等基础动作技能,现在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形成体育兴趣,发现符合学生个体需要的运动项目,到了高中他们可以继续选择喜爱的项目提升水平。”

排球并不好学。从垫球、传球到拦网、扣球,在零基础班,小婧怡跟着老师一项项学过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排球了。带教老师马思洁也注意到了婧怡的努力,鼓励她锤炼技术,晋升提高班。赵婧怡就在这样分层教学的鼓励下,实现从排球门外汉到校队队员的进阶,不仅带领西南位育女排队在多项比赛中摘得冠军,还担任老师教学的小助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在大学参加排球比赛时,赵婧怡经常遇到同为西南位育校友的对手,这让她更加想念母校,想念那片排球训练场。见到昔日学生,女排队教练瞿晶晶也非常高兴。“我们师生的关系都特别好,经常一起组队比赛。”她说,最欣慰的是队员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在坚持中成长,“体育运动成为她们生活的爱好、社交的途径。像赵婧怡现在读大学、以后走上社会,都能通过排球展示自己,受用终生。”

首席记者 金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