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沈尹默说书法 秋意(中国画) 高邮蟹 沙岛上的那棵松 流动匠人与社会俗语 天空海空心空
第15版:夜光杯 2020-10-31

流动匠人与社会俗语

陈钰鹏

江南地区,河湖交错,港汊纵横,运货船曾经是人们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船靠划桨、摇橹、风帆、背牵、竹竿撑。行船的工人称为运货船工(也有人叫他们船老大),他们不仅靠体力,还需要有技术和经验。传说有一次一艘船帮货主转运一船来自景德镇的瓷器,有一天天气不好,风雨交加,撑船的和掌舵的沟通也很困难,过了一会儿进入了一个河道较窄的地段,撑船者发现前面一条船突然在向自己的船冲过来,他连声(向掌舵人)喊道:“勿好哉!勿好哉!”由于掌舵人来不及配合,两船还是撞上了。“乃末好哉!”两人同时叫了起来。有人说这是一件真的事情,也有的认为只是一个传说罢了。事情尚未发生,先呼:“不好了!不好了!”当事情真的发生了,反而叫:“这下好了!” 从此就流传起这么一句(反义)俗语:乃末好哉!

运货船工从事的是移动式劳动,所以属于流动匠人。早先的各行各业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行会俗语在流行,不妨再列举一二:滴水不漏才付钱——箍桶匠。箍桶匠往往穿街走巷、不紧不慢地喊着:“箍桶哦!”杭嘉湖一带的水乡人家,家里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木桶:水桶、吊桶(从井里吊水用)、马桶、脚桶(脚盆),还有锅盖(以前很多人家用柴灶烧饭,米饭上面再架一个蒸架,蒸架上可放置三四个菜,所以锅盖是一个立体的圆桶)。木桶也好,木盆也罢,箍桶师傅都用七八厘米宽的木板围成圆形(木桶坏了多数是因为篾箍断了,或者有几块木板烂了,整个桶必须拆掉重箍),箍桶的圆篾箍是从上面套下去的(因为桶的直径是两头小中间大);而木盆相反,底小口大,所以先从底下套进去,接着用一块四方木条慢慢将篾箍往大处敲,越敲越紧,无论桶和盆,都不会漏水,此时箍桶师傅便会向你自豪地表示:“保险箍得牢,你试试,滴水不漏再付钱。”后来,“滴水不漏”衍生到方方面面,表示说话、做事严谨周密,没有漏洞。这可作为俗词源学的补充。

小时候,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发现,祖父母有的时候很大方,但对有些事情却是没有必要地节俭;比如说,一只碗掉在地上摔成了两片,祖母就会把碎片捡起来用纸包好,等到哪一天听到由弄堂传来的锔碗匠的吆喝声,祖母便拿了破碗出去锔补。我有个习惯,凡是经历了我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东西,我会有一种满足的感觉。那锔碗匠人的手艺竟然驱使我以后每次锔碗都去“观摩”。补碗师傅先从补碗担子的小抽屉里取出一根长绳,用绳头上的钩子钩住碗边,再把破裂的碗准确对接好,用绳子缚紧,双腿夹住碗。只见师傅用一把人工钻头(以一把似二胡弓弦的人工钻头在裂纹的两边,通过来回拉弓,使钻头不断旋转),钻出两排细孔,最后将铜制的扁平两脚钉跨缝轻轻敲入碗中,再抹上白瓷膏。锔碗匠人还可以为顾客在碗的内边刻上姓氏。有一句开玩笑的歇后语:“江西人钉碗——自顾自(操锔碗行当的多为江西人,‘自顾自’系模仿拉弓时发出的声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