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用精妙语言打开庞杂的世界 保持好奇心能打开一扇扇新大门
第4版:专版 2020-10-31
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寄语青年科学家

保持好奇心能打开一扇扇新大门

记者徐程摄

人物小传

余金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会员、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特聘研究员。他开创了碳-氢键催化和官能团化的新方法,有利于开发各种多功能、新颖和有益的化合物,并因此获得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

“他是个天才,这个家伙永远充满着热情,并且有着满脑子的想法。”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家、沃尔夫奖得主约翰·哈特维格对华裔科学家余金权的评价。这位拥有一头爆炸式的鬈发,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的化学家,是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在今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余金权与比利时科学家卢克·塔尔维共同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从小在长三角长大,余金权也是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最爱读体育新闻。一年出差不超过10次的他,却已连续两年把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排进自己的日程表。第三届论坛正在火热展开,余金权也将在“大美化学——世界顶尖科学家合成化学峰会”中发表自己的最新成果和见解。在接受新民晚报专访中,余金权快人快语又耐心温和,对青年科学家给出了不少“过来人”的经验。

谈科研

好奇心是“领路人”

很多人都会认同,好奇心是科研人必备的重要品质。在余金权看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为什么好奇心很关键。“对我来说,好奇心像是一位领路人,引导我在某个方向长时间地追寻下去。当然,好奇心有时也能为你打开一扇扇新大门,带来科研的机遇。”

余金权说,从事科学研究,很多素质都大有益处。他的导师记忆力惊人,阅读文献时会将重要信息牢牢记在脑海,或许当时用不上,但需要时“取之即用”。不过,余金权强调,由于科技的进步和设备的迭代,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有些素质已不再是必须。“每个人都有强项,也有弱点,只要扬长避短,并坚持下去,一样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余金权给出的科研素质关键词里,还包括了诚信和善于协作。“能做到非常严格地审视自己当下的科研水平,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余金权告诉记者,在科研路上被质疑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我在早期开展科研的时候,所处领域前景很不明朗。投论文可以说不是被质疑,而是被否认——大家觉得你的思路根本行不通。”但余金权是幸运的,在被质疑的同时,也有很多前辈鼓励他向前走。

谈化学

打破碳氢键取得突破

余金权介绍,打破碳氢键非常重要,它可以改变人类合成分子的方式。“碳氢键基本上说就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互相深爱着对方,它们依靠着分享一个孤零零的电子的方式紧紧依偎,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实在是过分亲密了,我们没有办法分割它们。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把有机分子中的大量的、惰性的碳氢键打破,并且用碳碳键、碳氮键甚至是碳氧键替换掉它们。”

人类已经在碳氢键的领域里跋涉了50年,而近十年出现了重要突破,余金权领衔的研究组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在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那年,我感觉看到了希望。”余金权透露,“今年我可以自信地说,打破碳氢键不仅是看到曙光,而且能很好地解决。每年参加顶尖科学论坛压力不小,幸好今年和过去两年一样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可以和世界学术界分享。当然它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项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对分子的合成,特别是药物研发和化工工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新的碳氢活化反应和理论也将成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论文更应看重质量

对于全世界科学家来说,如何做好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平衡,始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题。余金权说,一方面学术交流对推动基础研究发展很重要;另一方面对科研成果或专利管理不善,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保护发明人的利益,就会产生问题。他观察到,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在不断改进,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你知道的,尤其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可以用‘没头没脑’来形容。”余金权说,“比如一项原创发现,你是否愿意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花钱为它注册专利。”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则为科学家们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一支专业的团队会做出判断。“作为科学家,应该纯粹地做科研。”

余金权注意到,中国科研圈正在打破“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导向。他认为这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要防止“走偏”。“在顶尖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越是顶尖的期刊,审稿越严苛,科研人员得到的提高就越多。”余金权说。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