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小公章”带来“大改革” 昔日开发开放首航试水  今朝投资热土万马争驰
第2版:要闻 2020-11-09

“小公章”带来“大改革”

宋宁华

浦东开发陈列馆最近成了“网红打卡点”,展出不少“老物件”,其中一枚特殊的“小公章”引起不少参观者的注意。浦东新区成立之前,当时上海各区、局的公章是4.5厘米,市政府的公章是5厘米。经市领导同意,浦东新区公章直径确定为4.8厘米。看似一点“小改动”,预示着浦东“特中有特”,将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

浦东的开发开放,承载着跨世纪的厚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面临改革发展的诸多瓶颈。在这样的历史关头,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刚刚启动开发开放的浦东百业待兴,有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向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发问:“上海的官僚主义像长城的石头一样坚硬,你们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浦东新区对外商投资更有吸引力?”朱镕基表示,过去上海一个项目要盖一百几十个图章,但现在建立了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目标是审批外资项目只盖一个图章。

如今,这个承诺已经成为现实。为了聚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准入难的问题,浦东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举措,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通过“政府侧”向“企业侧”转变的改革,政府审批、监管服务等全流程作了系统性的革命再造,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也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努力让每一项改革都发光发热,这是浦东30年改革始终秉持的原则。“大家要戴着钢盔去搞浦东的事,要有不怕被砸的勇气!”这是浦东“老开发”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在张江科学城这片世人公认的创业乐土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骑着自行车进来,开着宝马车出去。”在创业者“逆袭”背后,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发展“堵点”,有关部门设计了很多系统集成性的改革项目,包括建设生物医药研发的公共平台、发放创新券降低研发成本等,通过汇聚生物医药产业的“朋友圈”,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正是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才让浦东凸显出“双轮驱动、同向发力”的格局。浦东在全国率先研究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使浦东众多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解决了创新成果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的问题,把浦东的科技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遇上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有关部门不先做“技术判断”——按规定可不可以做,而是做“价值判断”——想想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做。以新零售的代表盒马鲜生为例,如今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超市选择海鲜并当场烹饪享用,但当时这种“四不像”的新业态,给政府的发证和监管带来不小难度。浦东相关部门没有简单说“No”,而是突破原有做法,积极探索创新,率先颁发“零售+餐饮”一体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接着把互联网功能业态加入食品许可证,如今,这种模式已向全国推广。

浦东的改革创新成果如何?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已有328项改革试点向全国复制推广。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浦东的改革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是始终胸怀大局、立足全局,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和推动。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三十而立的浦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未来可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