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个月的“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即将落下帷幕,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等地以及上海的14台优秀剧目亮相,让上海市民遍览全国舞台新近涌现的优秀作品,感受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演出加研讨会的“展演标配”,在相互交流和研讨中,也让上海和兄弟省区市文艺院团互相学习创作经验,有助于全国文艺工作者们进一步携起手来,繁荣新时代文艺舞台。
扎根现实
最有力量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是从最火热生活中发现主题,捕捉灵感,体现时代。
围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讲述核潜艇研发历程的话剧《深海》,其实对于上海创作大飞机研发等题材具有极强借鉴价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评价:“《深海》抓住了主人公30年的内心戏,从内心挖掘场面,让人百感交集,体味岁月沧桑变化的心情。”同样,昆剧《眷江城》和话剧《朝天宫下》也没有从宏大的叙事入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构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长安第二碗》(见上图)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以陕西特色小吃葫芦头泡馍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西安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就。导演查明哲说:“《长安第二碗》演出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人们,一起交流、相互提醒、共同思考,在思变、求变、改变、巨变中保存和守望‘不变’。”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深知民族歌剧创作不易,现实题材民族歌剧更是难上加难。她说:“《扶贫路上》体现了思想性,融入了新时代的语言,这是一种文化自信。”
传统创新
“脚下是传统,手上是时代”,不仅仅是形体语言的编排,更像是一种象征:以传统为基础,在古典的土壤中发出时代的枝干。
作为广西的超级IP,“刘三姐”的故事曾被搬上银幕成为一代人火热青春的印记,时隔大半个世纪,谁也没想到“新刘三姐”以崭新姿态“乘风破浪”而来。你见过踩着平衡车上场的戏曲演员吗?《新刘三姐》女主角姐美扮演者陈慧不仅踩平衡车,还在舞台上用上了自拍神器和补光灯,她是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弟子,跨界演出彩调剧,让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品味出了“新瓶装新酒”的滋味。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带来川剧《草鞋县令》,“川味”浓郁。扮演纪大奎的陈智林以川剧程式化的动作,在丑角苏明德的配合下,把上山、下山、踉跄表现得活灵活现,甚至一步踏空,还翻了个跟头……作品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创作,清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睿智清廉的故事,给予了今天的观众新的启迪。
聚焦四史
展演中,多部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常州市滑稽剧团近年来的力作,它以经典“小人物”故事再现中国农民生活的沧桑变迁,让人读懂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也为滑稽同行们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开拓了思路。研讨会上,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监事长郦国义坦言,《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解决了重大题材同质化的问题。而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也深受启发:“在我们坚守滑稽艺术特色的同时,在舞台的呈现上可以打破现有的框架、模式,在舞台呈现上我们力争要有一些新意,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
“李大钊曾经七次来到上海,为革命事业奔波。这次我们带着《李大钊》回到他战斗过的地方。”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目,《李大钊》让人们看到了前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此次全国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在上海演出,不仅为上海演艺大世界和上海文化市场复苏繁荣赋能,也将激发出上海和全国文艺工作者再出发的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生活的强劲复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正常化,上海正在迈开坚实步伐,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也为全球演艺市场提振信心,传递经验。
本报记者 朱渊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