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馨
意大利影片《十八个礼物》这样开始讲述故事:艾丽莎和男友阿莱西奥同居怀孕后,在一次产科检查中,获知患了晚期癌症,在女儿安娜出生当日,便离开了人世。生前,她为未出世的女儿选择了十八个礼物,在女儿每一个生日由父亲送上,直到她十八岁成人为止。
这是母亲的心愿,她不能陪伴女儿成长,但要让女儿知道母亲和她在一起。镜头从安娜一岁、两岁快进到八岁时,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她把这一年礼物——钢琴的不满,发泄到一个男孩子身上,用琴盖压住了他的手;等到十八岁生日,她故意让自己和同伴冒险从高处跳水,甚至离家出走。母亲的礼物,让她感受到没有母亲陪伴的困惑、孤独,甚而产生愤怒:“我再也不想要妈妈的礼物了。”“她那蠢爆了的破礼物总等着我。”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但导演却让它以超现实的面貌出现:安娜在十八岁生日的当晚,抽烟、喝酒,在逃离家之后,被车撞倒;而撞倒她的,恰恰是她的母亲艾丽莎,母亲带她回家,时光回到了她出生前的三个月——怀孕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女儿同框,不同时空奇妙地组合起来。最后,我们知道,所有女儿和母亲在一起的场景,都是安娜被车撞昏迷后的幻觉和梦境。导演让女儿走近母亲,靠近母亲,理解母亲。安娜穿越到过去,全部是合逻辑的正常叙事,电影结束,所有元素,排列得顺理成章。
一开始的安娜叛逆、撒谎、傲慢无礼,比如对艾丽莎谎称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在非洲;艾丽莎为她找的工作,说离开就离开;要艾丽莎陪她去超市,艾丽莎不去就随意按响汽车的喇叭;甚至用语言冒犯艾丽莎,惹得艾丽莎扇了她一耳光……但随着安娜和艾丽莎进一步的接触,艾丽莎的坚强,让她受到触动。谁都会被艾丽莎感动:在女儿和自己之间选择留下一个生命,她选择了女儿;为延续对女儿的关注,她留下十八个生日礼物给女儿。艾丽莎对安娜说起对未来女儿的期待:“要有内在美,是个坚强、有决心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艾丽莎请求安娜做她的助手,为女儿选礼物。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当安娜在医院里,看到一个患脑震荡的病人生命垂危,她急急地奔向艾丽莎,抱住母亲、亲吻母亲。她也鼓励父亲阿莱西奥,表达自己的坚强,要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在泳池,女儿吻着母亲的大肚子,那里有着还未出生的自己;母亲手把手教女儿炸苹果片,她们互相偎依,头靠着头,脸上既显得很开心,又带着悲伤——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逝去;艾丽莎和阿莱西奥举办了婚礼,艾丽莎的父亲用一番感人的祝词,让婚礼显得既热烈又感伤;母亲最后一份礼物是临终前写给安娜的一封信:“带着愤怒和悲伤活着是不值得的。我知道你一定在想,又是礼物,真烦人。但你不知道,这样做,我有多开心,琢磨这些礼物,想着你,想着什么能让你成为更好的人,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要是有的礼物不合你心意,对不起,但那是唯一能让我亲近你的方式。你要记得,即使在阳光最耀眼的日子,你也能看到我的那颗星。”
安娜从昏迷中醒来,电影回到了现实:她弹奏着本来厌恶的钢琴,琴声如诉;去泳池,从高高跳台上跳下,人在水中的姿势,化成婴儿时在母胎的样子;身穿紫色的连衣裙——父亲送的礼物,也是母亲本来要送的十八岁礼物,因为怕过时,反悔了,但父亲一直保存着。“过时又怎么样。”安娜这样说。她穿着父母亲送的礼物,大大方方展示在众人面前,十八岁意味着成年,她希望从此以后,自己能成为母亲所期待的人,这样,才不辜负母亲所有的礼物和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