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红色黄浦:“最上海”“最时尚”
第10版:专版 2020-11-18
2020年,黄浦区红色文化传承开启加速度——

红色黄浦:“最上海”“最时尚”

闲适的午后,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不同寻常的,是拍摄地点——南昌路100弄2号。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今年7月,“星火初燃”——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史迹陈列展对外开放,一时间,近悦远来,名动申城。

黄浦区,是党的一大会址所在地,是国歌首唱地,也是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2020年,黄浦区红色文化传承开启加速度。红色黄浦,挖掘、传承、传播红色文化,目标指向——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城市新时尚。

人们可以看见:最上海、最时尚,正是“红色黄浦”的鲜明特色。

焕然新生

百年旧址重展昔日风采

南昌路,1.6公里长,梧桐成荫。在南昌路,遇见《新青年》,油墨清香传递信仰的力量。

今年,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7月,“星火初燃”——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史迹陈列展对外开放。

这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全国传播,《共产党宣言》也在此间酝酿出版。

这里,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在此提出了“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的革命目标,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这里,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孵化地,为党储备了年轻有为的后备力量。

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中共一大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里作为中共中央局机关,成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2018年6月起,由黄浦区委宣传部牵头,启动了老渔阳里2号修缮保护工作,共计置换搬离4户居民,对旧址开展了保护性加固和还原性修缮。如今,精致的雕花门头、黑漆实木大门、清水平缝砖墙、石板台阶天井、暗红挂落门窗重展新颜,石库门老弄堂历史风貌修旧如旧,焕然新生。

今年10月1日,“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史迹陈列展试运营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位于云南中路171-173号,是一幢二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紧邻天蟾逸夫舞台。1928年春,在上海担任党中央会计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云南路447号生黎医院楼上的三间房间,并挂出“福兴”商号的招牌作为掩护,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这个城市中心的红色中枢见证了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三年,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里工作,中央政治局很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坚守上海的党中央,领导了最为艰苦的革命斗争: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加强情报保卫工作、指导根据地建设、确立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指导全国革命的开展。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

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启动,通过置换,10户居民和2家企业搬离原址。如今,百年旧址重展昔日风采,历史建筑风貌恢复如初。

迄今,黄浦区域内已查明的革命遗址遗迹有10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家,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70余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都是“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专项行动的重要成果。今年,黄浦区委宣传部的牵头挖掘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红色遗址,即将走进公众视野。

崭新方式

擦亮历史的记忆

100年前,一群优秀的年轻人,以青春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为未来中国点亮信仰之光。100年后,百岁老建筑血脉中青春的气息,生生不息,焕然新生的旧址,以崭新的方式,擦亮历史的记忆。

8月18日,“星火初燃”史迹陈列展正式开展,这是薪火相传百年路——“四史”学习教育渔阳里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活动。陈列展史迹陈列,运用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史料、文物。其中,场景复原、VR立体电影、艺术创作、互动查询……在有限空间里,立体化、沉浸式解读历史。

崭新的再现方式,让“星火初燃”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近在眼前、身临其境的场景;你,也不再只是参观者,而是“亲历者、见证者”,历史,便从未如此真切。而此间的讲解人,或是历史研究者、热心市民,抑或是“黄浦区红色文化讲师团”成员,他们都是志愿者。

如此时尚的展览方式,也出现在“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史迹陈列展,沉浸式影片、历史图文、实景还原、情景互动等手段,还原历史,真切又生动。

同时,黄浦区持续开展“逐梦新时代”系列主题活动,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用精品创作汇聚人心、凝聚共识,持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其中,红色遗迹情景诗剧《追寻》、红色家书情景朗诵剧《信念》等一批取材于重大历史题材的红色文艺作品接踵呈现,《黄浦革命遗址遗迹概览》《黄浦别样红》《初心之地》等书籍相继出版,舞台剧及同名电影《红色的起点》即将与观众见面。

引领时尚

点亮红色“网红”打卡地

外墙上,一块精致铭牌,有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建筑里的故事和传奇,一目了然。毫无疑问,这里若非历史保护建筑,就是红色遗址。如此“阅读城市”,在黄浦,已是家常便饭。

黄浦区,红色文化传承地、海派文化发源地、江南文化集聚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引领城市新时尚,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供给,适应时代新需求,不仅仅有“二维码阅读”。

2019年6月8日世界文化遗产日,“阅读黄浦”小程序正式发布。深化“阅读建筑”项目,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对首批24处红色文物点位,制作了“阅读”二维码,包括图文音频、720度全景VR和红色文物线路。点位包括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一大会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科学社暨明复图书馆旧址、中山故居、韬奋故居等。市民游客打开“黄浦最上海”官微进入“阅读黄浦”小程序,就可以在文物铭牌上扫码阅读。

与此同时,“红色之旅”微游线路,也备受欢迎。城市微旅行,是黄浦首创,目前已有公交、巴士、骑行、徒步、主题等各类微游线路55条,包含文、旅、商多种资源体验,是市民、游客黄浦深度游的自助攻略。今年,黄浦区策划推出的3条红色微游线路,除了更新经典线路,还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黄浦区历年来为中小学生推出“红色护照”,寓教于乐,将区域内1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学生社会实践“红色护照”,广大中小学生手持“护照”参观场馆,参与互动答题,开展微调查、微研究;同时,富有特色的“顾老师讲红色故事”,也以生动活泼的宣讲方式,介绍红色场所,传播红色文化,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导同学们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黄浦,引领时尚,一个个红色遗址成了流行的“网红”打卡地,即便没有“红色护照”,新人们也要到老渔阳里2号拍张婚纱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