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欢曲(水彩画) 由陈逸飞的画说起 赊得霜螯大满盘 英雄扮英雄 魔鬼藏在细节中 白亮的山羊胡子
第20版:夜光杯 2020-11-19

赊得霜螯大满盘

杨忠明

霜菊寒清香,阳澄碧波漾,又到持螯时,夜来蟹脚痒。过去上海浦东河浜里,秋来蟹多,随便摸摸捉一篓,大蟹、小蟹、螃蜞、沙蟹、泥蟹样样有,黄浦江退潮,岸边爬满三四两重的真正野生大闸蟹,我曾在十六铺外滩,亲眼看到过退潮后黄浦江里爬上岸的大闸蟹,最大的有半斤多。

沪人吃蟹,水里煠煠,姜醋蘸蘸,吃不完,拆蟹粉,熟猪油里熬熬,绿陶钵里放放,冬天里,烧蟹粉豆腐、胡葱蟹粉面,味道交关好。网传一张上海老照片,小桌上一堆大闸蟹,一个男孩吃得开心,也有人说从前穷苦孩子吃不起饭,只好吃大闸蟹充饥,此话有点搞笑了,这幅照片每到秋天,就有人晒到朋友圈,好像是专为大闸蟹定做的时令广告。

最近到宁波北仑港参观沪上书画大家贺友直纪念馆,贺老在视频里说到大闸蟹,他说:“从前阳澄湖大闸蟹是给有点办法的人吃的,还有是出口到外面的,据说现在有些大闸蟹不是产自阳澄湖,是别的地方的大闸蟹运到阳澄湖里借住几天过过水的,阳澄湖的蟹,蟹壳薄肉鲜,外地的蟹,蟹壳厚肉粗,养殖的蟹没有野生的蟹来得鲜头足。”据贺老的大公子贺治平兄讲:“他父亲也喜欢吃大闸蟹,黄酒过过,蟹脚扳扳,闲话讲讲,秋天里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贺友直有一个吃蟹的好友,叫范一辛,版画家,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每到蟹汛,他们俩喜欢到淮海中路上的茅万茂老酒店一人吃一只6两重的蟹,温一壶黄酒,吃吃谈谈,微醺而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们改到‘王宝和’吃蟹。”史料记载:“王宝和酒家创设于清乾隆九年,由浙江‘王宝和酒作坊’业主王楼臣及儿子王仁山来沪开设。原在南市咸瓜街,专营绍兴远年黄酒,咸丰二年迁至南京路、山西路一带,1936年搬到福州路营业,以酿造经营黄酒和烹制蟹宴而著称。”秋季,王宝和酒家蟹笼里都盛满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阳澄湖大闸蟹,客人可以现拣、现买、现烧、现吃。一款“菊花对蟹”是王宝和看店名菜之一,蟹煮熟,拆蟹肉,调味烹制,盖上蟹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著名演员韩来根、殷秀岑,名医石筱山等经常光临该店品尝。

最近和沪上老饕刘国斌兄吃饭,他说,前日他在昆山,好友委托他带一些清水大闸蟹送朋友,要求越大越好,刘兄找到阳澄湖边今世缘蟹楼的朋友,物色到鲜得香牌阳澄湖大闸蟹,每只重半斤,一对300元,带回上海,陆康先生一尝,说,蟹相威武神气,蟹壳橙红色正,蟹黄丰盈凝脂,蟹肉鲜润微甜,是他这些年来吃到的最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的老味道。

曾拜读过齐白石《壶酒盘蟹图》题款:“老夫今日喜开颜,赊得霜螯大满盘。强作长安吟咏客,闭门持盏把诗删。余居燕年久,商家渐渐相识,能赊货物。齐璜白石山翁并题记。”看来白石老人也喜欢吃大闸蟹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