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既然留下来,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返程车上,小伙伴呼噜声很悦耳
第6版:上海新闻 2020-11-25
冬夜寒风里忙了10小时,市第七人民医院120名医护人员在浦东机场完成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返程车上,小伙伴呼噜声很悦耳

一整夜的采样工作让医护人员疲惫不堪,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周燕鸣(左)和医务处的陈鹏辉(右)闭眼休息一会儿 受访者 供图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上放着核酸采样拭子、快速手消液、手套,桌旁有医废桶,就这样,来自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120名医护人员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从22日晚上7时到次日清晨5时,他们和其他医疗机构的120名医护人员在浦东机场P4停车场参与对机场货运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

从22日晚上7时到次日凌晨5时,10℃的天气里一夜未眠采集核酸检测样本。包裹着他们的,是呼啸的穿堂风;但温暖着他们的,却不仅仅是防护服。任务完成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最难忘的一夜”——

练锋:“闻令而动、挺身而出、逆行出征、义无反顾。”

练锋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的医生,“那天下午5时我报名参加医院的疫情应急队,5时半到院接受培训,6时左右集结出发,次日凌晨5时完成了采样任务。一共也就12个小时。闻令而动、挺身而出、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应该是那天疫情应急队的真实写照。”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我们即将到达机场检测点的时候,停车场附近交通堵塞严重,我们的大巴车被堵得一动不动。领队向附近路口的交警求助。2分钟后,每个路口的交警临时管制路口,都给我们空出了一条逆行的应急车道,很快我们就到达了指定的检测点。”

黄芳:“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个贴心的动作,让大家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黄芳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护士长。1月28日,代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加入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回医院后,她又主动报名支援浦东机场隔离点任务,为防境外输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浦东机场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核酸检测,她又义无反顾出发了。

回想起这难忘的一夜,她说:“到了凌晨4时,大家已坚守在岗位上足足9个小时,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以及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缺氧,使大家疲惫不堪。这么冷的天气,穿堂风把大家吹得瑟瑟发抖,好多小伙伴双手冷到动弹不得,以至于拿着采集人员递过来的小小采样管,却怎么也使不出力气打开盖子。看到我们的狼狈,这些前来采样的人员也非常心疼,不断地说‘这么冷的天,辛苦你们医务工作者了’‘真的很感激你们’,然后再帮我们打开采样管盖子。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个贴心的动作,让我们内心温暖无比。”

朱继芳:“那天晚上我去浦东机场测核酸,我妈居然都没发现我不在家。”

朱继芳是科室里第一个报名去隔离点支援的人,在34号隔离点工作了1个多月。11月22日,疫情紧急动员,她又第一个报名。

“那天晚上,我去浦东机场支援核酸检测采样,我妈居然都没发现我不在家——很平常的一天,就是上了一个夜班。”她调侃说:“最感动的是,寒冷冬夜里,小伙伴送来一杯暖茶,因为怕上厕所,换防护服太麻烦,就没喝。但暖茶在手里短暂停留的几秒,却让这个冬夜变得无比温暖。”

王韶衍:“返程的车上,呼噜声此起彼伏,我听来却特别悦耳。”

年初疫情暴发时,当时作为发热门诊护士长的王韶衍责任重大。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上海市公安局港航公安局民警,但那段时间他们顾不上家里。由于夫妻二人连续作战,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她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甘愿付出,做好自身防护。凭借专业的知识,我愿意站在第一线。”

这次到达机场,简单休整后,她迅速穿好防护服,两人一组进入到“阵地”,立即开工!第一个受检测者来了,第二个,第三个……

“再次踏上大巴的时候,小伙伴们已然没有了刚出发时那会儿的兴奋劲儿了,基本倒头就睡,车子里呼噜声此起彼伏,在我听来却特别悦耳。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我只是履行了本职工作。但看到网友们的赞美和感恩时,我为自己是白衣天使而自豪!”

通讯员 任梦丽 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