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马起跑情景,今年上马将分三枪起跑
参加今年上马的跑者领取装备 本版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今年上马跑者与写有自己名字的名单墙合影
第25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在周日鸣枪,这是今年全世界范围内举行的唯一一项保留大众名额的白金标马拉松赛事。上马为何能如期举行?记者专访了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瑾。
14个场景的防疫方案
在很多跑者的参赛日程里,2020年几乎都是空白。但在10月下旬,听到上马如期举行的消息,不少跑者都郑重又兴奋地打开日历,在11月29日上重重地画上一个圈——上马,就像她一路跑来的扎实步伐,从未辜负大家的期望,今年更是。
今年三四月份,东浩兰生的团队和其他主办方就开始策划上马方案,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赛事配套方案中,重中之重是防疫。“我们邀请专家一起来商定赛事防疫方案,从人、赛和物三个方面确定防疫路径。”周瑾介绍,团队前后共设定14个工作场景,并按每个场景向组委会提交了赛事配套的防疫方案。
马拉松比赛规模庞大,即便今年上马参赛选手从3.8万人缩减至9000人,项目只保留了全马,但加上差不多数量的工作人员,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首先是抓源头。”周瑾透露,上马在预报名和抽签环节就通过筛查,谢绝来自中高风险区的选手,不接受境外选手;对中签人员进行两周一次的大数据筛查,赛前若发现选手所在地区风险上升,自动取消其参赛资格,退还报名费;在领取装备环节,上马要求选手须提供7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并提供随申码,“而且必须是‘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核酸报告。”
科技也为上马安全办赛助力。报名和领取装备外,在当天比赛的检录环节,上马将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人脸、体温检测和身份证“三合一”的严格检测,确认每一名参赛选手真实、有效的身份。今年的检录时间提前半小时,从周日上午5时半开始,为的就是避免人群聚集。
深夜里斟酌起跑距离
今年的特殊情况,上马团队也是头一次遇到。马拉松是整个城市一起脉动,赛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需要团队把防疫方案落实到每一处细节。周瑾举了个例子:在确定今年分三枪起跑的方案后,有好几个晚上,团队都在外滩金牛广场的上马起点,不厌其烦地调整集结区的人员安排。最后,确定选手间相隔1米的安全距离,并做好脚下标识。考虑到这样一来大部队通过起点的时间跨度拉长,赛事指南中重点提醒选手在离开起点前务必戴好口罩。
周瑾透露,为确保赛事防疫安全,今年上马将所有工作人员按岗位职责分成一线和二线,“一线是可以直接接触到选手的,比如水站、补给站、医护、裁判等,都要求他们进行核酸检测。二线的虽然不会直接接触运动员,但也提示他们健康自查,并在工作期间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据了解,目前为止,已有5000多名上马工作人员接受了核酸检测。
人的安全有了保障,赛事物料同样少不了详尽的防疫方案。赛事常用的铁马,选手们都会经过的饮水台,都设计消杀方案。“像风险高的,比如收容车、厕所,都提高消毒频次,并配备洗手液。”周瑾说,在仔细论证后,今年上马还会拉长饮水站的流线,“虽然选手少了,但在各个环节,我们都考虑减少人流聚集。”
最大化使用赛后空间
由于金陵东路拆迁、上海体育场改造,上马团队决定调整今年的比赛路线。替代金陵东路段的第一个转弯道新开河路,道路更宽敞,解决了过去起跑后在原路线产生的痛点。中段路线用半淞园路折返替代局门路折返,折返道路也更为宽敞;新增瑞宁路-龙腾大道-东安路段以及丰谷路折返。这几处路线上的调整,团队也是考虑到不仅能拉开选手的间距,也有利于他们在比赛过程中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同时充分考虑选手参赛感受,减少路线折返的难度和体验,更有助于提高成绩。
对新设的终点徐汇滨江段,上马选手们都翘首以待。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那里依傍着黄浦江,本来就是沪上很多跑者训练的“网红点”。“我们第一考虑就是把终点仍放在徐汇范围内,从上海体育场移到徐汇滨江西岸艺术中心,这里自然条件、客观条件都优厚,动线规划好。”周瑾透露,团队实地查看后确定,将终点放在徐汇滨江区域,按照赛后一公里流线的要求,最大化地利用了赛后空间,“我们把领取存衣包放在艺术中心的场馆内,遇到寒冷天气或下雨天,选手们也比过去更方便。赛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会向选手发放口罩并要求其佩戴。”首席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