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陆澹安轶事 乡间一景 斯德哥尔摩有点冷 记忆秦瘦鸥 教作文,也教做人 你倾听过雨的声音吗?
第20版:夜光杯 2020-11-27

教作文,也教做人

詹丹

古人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需要面对、处理的人生万象,大概都可以概括为一和三的关系,且不说王伟娟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就她这本《跟着王老师教作文》,似乎也无例外。

她点评的学生随笔,其体例就是“三合一”:由一段“说明”给出整体特性或者背景的介绍,然后是学生作文的呈现,以及最后王老师的针对性点评。它似乎是镜头的立体呈现,第一步,由教师引出背景;第二步,学生呈现作文前景;然后第三步,是教师要言不烦的聚焦,或者说把学生作文特点加以点出来。这是“教作文”吗?是教,也不是教。说是教,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师生关系下的那种指导,那种“教”。说不是教,是因为,师生之间处在同样生活背景下的那种丰富体验,比如,学生在假期中保持的定力,撞击着教师的心灵;而学生回味的生活细节,也在教师的笔下流连不去。于是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当他们把自己的文字呈现时,其实也是合作完成了生命体验的那种共振。这其实才是作文“不教”而“教”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王老师对此是有充分自觉的,所以她留给金薇老师的作文点评的批语,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教的本质的。

说到批语,她和她工作室成员,把如何教作文的状态,又以三合一的结构呈现了。包括学生作文、工作室教师点评和王老师批语三部分。这里,能够及时把教师点评中的教学经验提示出来,并且上升到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成为王老师批语的一大特色。但这里的“三合一”,并不意味着是在用王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来笼罩、一统所有工作室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是简单地把其他老师的经验之多纳入到“我”之一的理解框架中。我们看到,不论是她赞赏吴钟铭老师开发的“教学资源”,还是认同何其美老师的自我反思,或者理解金薇老师把作文教学与生命体验相关联,等等。其实,都是基于对像教学经验的一种概括,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既发挥了工作室各位教师的自身教学个性,也进一步撞出了王老师自身的思想火花,并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室教学的整体境界。

每年的高考作文向来引发全社会讨论,许多人都以专家姿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话说得靠谱的其实并不多。在众说纷纭中,看看王老师的点评和批改,也许会澄清我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在“三合一小教室”中,王老师点评指导学生高考作文,其精准到位和有效,在圈内一直有很好的口碑。这本集子中选录的学生作文《御风而行》,其精细的点评和指导,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好作文固然是改出来的,但更是靠一位能够指明修改正确方向的老师教出来的。而三篇作文从三类卷到一类卷的三次进阶,似乎简洁地提示了“三”和“一”的辩证关系。

如果“三”意味着多,意味着学生精益求精的多重努力,意味着教师因材施教的多变教学技术,意味着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间的关于教作文、教生活、教做人的三方面的共振体验,那么,什么是王老师一以贯之的“吾道”呢?

我认为,就是一个“乐”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年前,我指导一位硕士生撰写学位论文来总结王老师作文教学经验,也是从这个角度提示的。

“作文”之“作”,按其本义来说,就是“从无到有”,是人的创造力的最好体现。通过学生从作文的内驱力,作文展开的想象力和思辨力,以及完成佳作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让写作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的快乐、做人的快乐,教作文,也教做人,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快乐,这才是教的最大成功,也是同为教师的我,最服膺王伟娟老师的地方。而作文与做人的统一,是全社会的共识,所以即便是不当教师的人,对于《跟着王老师教作文》这样的书,也值得拿起来翻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