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科学与艺术在山顶会合 给“不能说的秘密”找出口 普陀区“近铁e站”开张 万能外援“一修哥” “消灭土豆”背后  微光温暖上海 34载:比赛不断,情谊不变
第1版:一版要闻 2020-11-30

“消灭土豆”背后 微光温暖上海

潘高峰

这些天,本报报道的“消灭土豆”的故事,刷屏朋友圈,温暖了许多人。

因本土散发疫情,上海浦东明天华城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一对经营农产品的夫妇前一天晚上批发来4吨土豆,准备第二天销往崇明,不料突遇小区封闭管理。得知他们的困难后,整个小区闻风而动“吃土豆”,滞销的土豆很快销售过半。

类似这样的暖心故事,这些天,本报记者在蹲点采访中遇到了不少。

小区封闭,日常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一个扎着丸子头的超市大姐,开启了为居民送货的“折返跑”:一包馄饨皮、一捆大蒜……哪怕一块钱的东西,也免费送货上门。她说,这是生意,更是情义。

移动公司加盟商葛庆海,到朋友家帮忙修了20分钟电脑,却不巧换来14天隔离……既来之则安之,他帮着居民修燃气灶、修打印机、修智能门锁、修电视机,“维修技能”不断升级。虽然谢礼可能只是一块生姜,几包香榧子,但这个“万能外援”却越干越起劲。

浦东新区惠南镇宝业万华城,多位居民在浦东医院工作,因为医院闭环管理无法回家,留下孩子独守空门。关键时刻,居委干部、学校校长、班主任、社区民警……成立了一个“牵手群”,当起了临时爸爸妈妈,接力守护父母都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孩子。

一个个小故事,算不上感天动地,但恰恰是这“比体温高一度”的凡人善举,最暖人心,让人们于细微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精神与品格,已经融入人们的血脉与日常。

上周,“救火英雄”王海滨传出婚讯,大量市民、网友点赞祝福,让人在冬日里感到格外温暖。王海滨为救邻居被严重烧伤,事情已过去五年,但人们从未忘记英雄壮举。德者受尊,好人好报,这背后是一座城市敬英雄、惜英雄、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

不久前,在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上海5个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不仅在数量上创下历年之最,测评成绩也名列前茅。有人问,为什么是上海?在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中,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凡人善举,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底色,代表着社会主流,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一个个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就像满天繁星,哪怕每个人只发出一点微光,也能让夜空灿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