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一个App,总是弹出不想看的各种广告,还莫名其妙下载了桌面图标?想关闭朋友圈个性化推送广告,却苦于找不到关闭按钮?App广告里,竟暗藏涉黄涉毒的信息?……昨天,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App广告“关不掉”“不可选择”等问题相当突出,尤其是微信的个性化推荐广告,经过11道极其隐蔽的步骤才能“防偷窥”。
微信广告强制推送
市消保委表示,从去年9月至今年11月,市消保委与捷兴信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成项目组,开展为期15个月的数据抓取、内容梳理与趋势分析。项目组每月随机抽取1000款App,对内置广告SDK插件进行数据抓取。随后,随机选取头部、中部、尾部的600款App下载安装,对使用10分钟内产生的广告内容进行分析。
捷兴信源技术支撑部经理盛大江表示,在12000次抓取中,共发现App内置SDK插件投放广告行为4298次,占总数的36%。由大广告交易平台推送的广告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小广告交易平台呈持续下降趋势。
同时,随着法规政策出台与监管加强,有关弹窗干扰、强制推送、信息窃取和涉黄涉毒等问题广告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
近七成广告“关不掉”
然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App广告“关不掉”问题仍然突出。600款App中,有58%出现广告,其中有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包括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
发布会上,盛大江现场演示了几个案例。比如“酷播”的广告,启动时弹出横屏、插屏2个广告,运行时又出现了横幅和插屏广告,在正常使用手机时,App又推送了5条通知广告,还悄悄安装了2个图标,要关掉非常困难。
市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如果觉得App广告内容不适,应该有权自主点击关闭广告。对以弹窗等形式发布的广告,经营者应提供“一键关闭”的选择。
推送关闭要点11下
同样被消费者诟病的,还有个性化推荐广告,600款App中仅有14.5%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
发布会上,消保委现场演示了如何关闭个性化推荐广告。记者发现,消费者一共要经过“我-设置-关于微信-隐私保护指引-其他-腾讯隐私政策-广告-关于广告-管理-登录-个性化推荐广告”这11道“关卡”,点击11次后才能找到“关闭键”。更令人烦恼的是,关闭个性化推送并不意味着没有广告,只是广告没有针对性了,且有效期仅半年。
“关闭入口极为隐蔽,操作极为复杂。条款还标明‘个性化广告推荐技术不会使用用户聊天内容’,那是否意味着除‘聊天’之外的内容都可能被收集和使用?”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比如你经常和谁联系,给谁点赞,搜什么信息,都会被微信收集,以便‘个性化推送’?”
“卖广告”为流量变现
市消保委表示,“卖广告”是互联网公司流量变现的最主要方式,去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超过了4300亿元,年增长率18.2%,App成为互联网广告主要的发布媒介。App广告多为“信息展示-点击购买”闭环型广告,消费者如果看了感兴趣就能直接点击链接下单购买,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影响更大。同时,App广告多为精准推送型广告,大量后台还采用RTB(竞价交易)模式,其精准投放与竞价交易以获得消费者信息为前提,对个人信息保护影响大。此外,App广告多为主动推送型广告,虽然法规不断完善、监管不断加强,但有些公司为了增加广告收入,采用标题误导或不当技术手段增加点击量或播放时长,消费者不胜其烦。对此,App广告发布者的责任亟待引起重视。
唐健盛表示,市消保委正根据自身职能,研究考虑下一步措施。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