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用法律为“光盘”加持 反食品浪费要立法了 今后“下馆子”要注意啥 广告
第7版:中国新闻/广告 2020-12-23

用法律为“光盘”加持

方翔

点菜不能太任性,吃不完,怕要交钱了。昨天,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其中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通过反食品浪费立法,可以传承和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长效机制破解“舌尖上的浪费”,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餐饮人均食物浪费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全国每年被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不能因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就安枕无忧了,危机意识就可以淡漠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既要建立长效机制,又要强化刚性约束,法律的威力在于它的强制性与确定性。如果某些食品浪费行为逾越了特定的边界,对道德人心与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法律就会加以制止、处罚。通过立法反食品浪费,与道德号召相比,效果更为立竿见影。从此次的草案来看,“食品浪费”定义的明确,将对今后的执法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立法,既可以引导社会共识,也可以形成倒逼机制,加速反食品浪费风气的形成。相比口头上倡议、引导、鼓励,通过立法手段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不仅仅局限于“光盘”,而且在草案中还提到了“制作发布暴饮暴食等音视频拟被追责”等内容,通过专门法的形式,坚持约束与倡导相结合,将反食品浪费进行到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惠及社会。

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小数目。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形成珍惜粮食的社会新风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