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本市5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上海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
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里的年轻人被领队“胡爸爸”夸奖:“心里有盏灯,一点亮就光芒万丈。”
2月8日是元宵节,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病房的护士们吃上了热腾腾的元宵
◆2月20日,好消息传来,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儿、7个月大的齐齐出院了
上海边检民警张倩“全副武装”守卫国门,累了就 在凳子上坐着休息一会儿
本报记者 郜阳首席记者 左妍
出征前,她说——
马上要进去打仗了,万一有什么,我女儿就做你的女儿
凯旋时,她说——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如约来接你们回家!
2020年的新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形势危急,刻不容缓。我们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化身“战士”,“闷”在家中与疫魔“决斗”。有一群人,他们告别家人,以白衣为甲,逆行出征。
战“疫”异常艰难,在发热门诊、在公卫中心、在武汉前线,他们说:疫情不退我不退。那些除夕夜在请战书上按下的手印,那些口罩烙印在面颊的伤痕,那些防护服下被汗水浸透的脊背……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们看不清这些逆行者的真实面貌。但他们都是国人心中最可爱的人。灾难终会过去,感念长留心底。再一次回望,请允许我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再一次对他们说声:谢谢。
告急!告急!
2020年年初,在一片喜迎新春、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魔”悄然而至。
“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随着疫情蔓延,发热门诊开始拥挤起来。很快,病房超员,新的病区在不断开辟,医务人员的防护物资也日渐耗尽。1月24日本是举家欢庆的除夕,但那天,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报告确诊病例,确诊人数超过千人。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
同样是在除夕,已经公布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的上海拉响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的警报。那一晚,136名白衣战士组成的首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申城医务人员白衣为甲,既坚守城市疫情防控第一线,也助力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抗疫战场,涌现逆行的战士;生死竞速,见证无畏的英雄。有人说,哪里有什么救人的天使和济世的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迎战!迎战!
疫情如火,命令如山。
年夜饭菜刚上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带组护士许虹接到电话:“今晚8点半到医院集合,出发去武汉。”除夕夜,冬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里,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点名:全市136名医务人员组成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目的地:武汉金银潭医院。
“如果我们再来迟点儿,他们可能真的扛不住了。”有援鄂医护人员这样说。大年初一,在医院门口迎接队员们的,是已经坚守了一个月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能帮我们缓解不小的压力。”他动情地说。
彼时的上海,压力同样不轻。从同仁医院发现首例确诊病例起,上海就快速响应,并打响了全民战疫的第一枪。主战场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座被称为上海“小汤山”的堡垒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为城市安全牢牢筑起一道墙。五支重症医学“天团”受命前往公卫中心参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他们为守住上海的“战斗堡垒”日夜奋战,共同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
“共产党员先上,没有讨价还价!”抗疫最吃劲的时刻,这句响亮的口号传遍中国,说出这句话的,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他说——
“我们的‘上海方案’是写在病人身上的。”
“你在家里不是隔离,也是在战斗!”
张文宏所带领的上海专家组,不仅守护确诊病人的生命健康,更用通俗接地气的“段子”让处于紧张慌乱情绪中的民众备感安心。
坚守!坚守!
“必须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的迫切建议。2月5日,华山医院与东方医院两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征,进驻“生命之舱”开展救治工作。
有太多泪水,来不及擦干;又有太多勇毅,刻印在遮掩的脸庞。东方医院医生李昕在首次进入方舱医院前给女儿的班主任发了条短信:“马上要进去打仗了,女儿您帮我照顾,万一我有什么,她以后就做你的女儿,我放心。”她又把两张银行卡的密码告诉了父亲,叮嘱他留给女儿上学用……
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武汉天河机场昼夜不息,迎接逆行的人员和物资。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与瑞金医院派出“整建制”精兵强将,加入武汉保卫战的浩荡“白衣大军”中,年轻医务工作者理成“卤蛋头”出征的形象,迅速成为广受点赞的新网红。
在武汉的两片郊野,彻夜如同白昼。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建设者,吃住在滩涂坡地。亿万网友当起了“云监工”。没有缓冲时间,只能“边挖战壕边打阻击”。当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来到雷神山医院,“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加装顶棚。病房空空如也,队员们自己动手,仅用两天时间将标准的传染病房布置完毕,开启生命摆渡。
在“大后方”上海,战疫同样激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收治新冠儿童患者的定点医院。在这里,医生护士不仅要治病,更要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照顾离开父母的患儿。或许你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儿、7个月大的齐齐出院了,抱着她的,是儿科医院抗疫一线的“黄金搭档”——曾玫与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一张照片温暖一座城,在上海战“疫”前线,儿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为守护确诊患儿健康而战;同时,为确保医院日常诊疗不停摆,也是他们,默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协力,最坚固的防线是“人民战争”。进入3月,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检出,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一个挑战。全市多部门协同配合,全力保障从机场口岸到隔离酒店、救治医院防控的无缝衔接。上海市疾控中心先后派出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进驻机场,与机场口岸原有的海关、边检、机场工作人员形成合力,成为国门疫情防控“闭环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
希望!希望!
春风和煦,武汉的樱花含苞待放。
27岁的中山医院医生刘凯在护送87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1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这一画面被定格,让无数人的眼眶为之湿润。刘凯说,那时武汉的春天已经来了,防控形势也慢慢好起来了。“很想告诉患者们,有我们一起战斗,别怕!也别放弃!”
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里,耄耋之年的金老先生要出院了。年纪大了手不听使唤,没法给日夜照顾自己的医疗队员写封感谢信。有着30年军龄的他挺直了背,朝前来查房的病区主任樊民行军礼。同样当过兵的樊民立正,回礼。“出院病人越来越多,曙光就在眼前!”
去时暖江城,归来江城暖。3月18日,上海援鄂医疗队首批返沪队员,在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后平安凯旋。“幸得有你,山河无恙。你们的平凡成就了伟大,上海想念你们,我们也想念你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如约而赴,来接你们回家了!”在回上海的航班上,乘务长杨妍婷一开口就哽咽了。
4月8日,零时,武汉解封。仍在医学观察的援鄂医疗队员们没有入睡,“武汉必胜!”“祖国万岁!”他们在800公里外的上海,与曾经战斗过的城市一起,迎来崭新的一天。
4月24日下午,上海最后一批返沪援鄂医疗队员解除隔离。至此,上海1649名援鄂医疗队员全部顺利度过医学隔离观察期,实现了“零感染”。这群最美逆行者大爱无疆、敬佑生命、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精神,书写了新时代生命传奇。
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当零星病例在秋冬出现的时候,上海市民并不慌乱。经历过最美逆行和最长坚守之后,这座城市已经拥有了快速有效应对疫情的底气。
挺身而出,侠之大者!站在2020年的尾巴上回望过去,从出征到守城,无数白衣天使披甲上阵,逆行而上,成为了抗疫一线最美的身影。这些逆着人群行走的人,才是改变世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