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楠
我写这本书不是想介绍一位作家,我要写的是我的爸爸和妈妈,我要仔细探索,好好地认识他们,还想通过他们认清我自己。——万方
与万方老师相识已久,这几年她和曹禺先生的作品陪我成长,从《冬之旅》到《新原野》再到《北京人》,她的其他作品我也看过,如今人生回忆录《你和我》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部,真实得让人心疼,像喝了一种上头又上心的酒,久久缓不过来。
这或许不该叫一部“作品”,是在心灵井底的最深处,那不曾打开的泉眼涌出的记忆,这是“小方子”的“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似乎是形容用力抓住远去的记忆,可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又是如此清晰,时间的河流里,每一颗细小的水珠,她都记得,因为心里存的比脑子里存的更清楚。她一边清晰地叙述,一边又在段落的结尾问自己、问爸爸妈妈、问生命、问逝去的时代……我问过她,这是不是特意设计过的一种“形式”,她说没有,是自然形成的。我觉得我的问题很傻,在这本书面前,我理智个什么呢?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篇幅是“爸爸”与“妈妈”的通信,以后如果再有人问我什么是爱情,我会说去看“家宝”与“译生”的通信吧,这就是。需要的爱不算爱,渴望的爱才是爱啊!天作之合,并非指门当户对男才女貌,而是漫长的等待,无条件的信任,患难与共之后的不离不弃,这两根绳子把自己交给彼此系了死扣,越想拉开他们就抱得越紧。家宝的信如同瀑布,汹涌浓烈得让你眩晕;译生的信如同小溪,欢脱可爱得蜿蜒入心,瀑布会分散成很多小溪,小溪再快活地流回瀑布,瀑布抱住小溪,小溪缠住瀑布,哪怕一堵墙是隔了一个天涯,他们也永远不会分开,永远不。
这是一份沉重又珍贵的回忆。仿佛万方老师拿出一盘珍藏的录像带,我看到一个小舞台,她一个人站在上面,自问自答,自己演自己看,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听到这段长长独白,当我看到她赶到医院看到父亲离去,看到她拿起妈妈的手稿,去扫墓,包括那些争议的隐私、回避的角落、巴金与曹禺从朝阳到迟暮的友情……每一个真实的字就会带来一份实打实的触动,我看一会儿,缓一会儿,深呼吸然后再接着看,忍不住感叹写这本书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心力!我还从里面看到万方老师以往作品中的创作源泉,她的经历,个人历史背后更庞大的历史,于是离曹禺的作品,离那个时代都更近了。
看完书,想到生活中的作者,真真儿的是家宝与译生两个人的合体,动与静,素与彩,性格清澈简单,同时作品里又有很多深厚与凛冽。万方现在依然是娃娃脸,而书里面关于小方子的种种,让读者仿佛能清晰捕捉到她当时的模样。
多么神奇,在读到清华时的曹禺会吹巴松的时候,坐了一下午的咖啡馆竟有首巴松曲子飘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