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玉红)火红炉台变身为金色露台,上海第一高炉区域被打造成为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日前,第七期“品·筑”建筑评论活动在上海不锈高炉区域(原上钢一厂厂址)举行,与会嘉宾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创新、产业再造等,将工业“锈带”更新为创意“秀带”。
高温淬炼后,铁花绽放、铁水奔腾……上钢一厂2500立方米高炉作业区曾经记录了一次又一次铁水出炉的火红时刻。高炉所在地最早为日亚钢业厂吴淞工场,始建于1938年11月。解放后,这里改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1999年10月,2500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创造了炼铁建设史上当月达产达标的历史新纪录,结束了上钢一厂铁、钢不平衡的历史,打破了当时国内不锈钢大多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2012年7月,上海市政府和宝钢集团推进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上海不锈肩负起“产业结构调整、员工转型发展”的新使命。2016年6月,上海不锈关停了2500立方米高炉及碳钢相关产线;2018年6月,全面关停不锈钢生产线,开启了产城建设新事业;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宝武签署加强全面合作,推进吴淞地区整体转型升级合作协议,开启了不锈钢地块转型升级的序幕。
“2020年春季,上海不锈高炉区域修缮改造工程启动,经过208天的工作,项目顺利竣工。”宝地资产副总裁、规划策划发展部总经理徐方明介绍,此次修缮改造包括一座4.36万平方米的会议展示中心、3.5万平方米的周边景观及配套用房,其中,会议展示中心是在原高炉主体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成为中国钢铁文化、宝武品牌文化、吴淞创新城总体规划的体验展示中心。火红炉台变成为金色露台,原来充满工业硬线条的高炉生产区,通过现代建筑艺术加工,华丽转身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园区。
不久,中国钢铁博物园的数字技术体验中心建设也将启动。徐方明介绍道,高炉对面的建筑——钢铁生产房配套的煤气柜,将保持原有基地重建,打造一座博物馆。届时,博物馆和会博中心将构成一园多馆,将打造成为钢铁文化的制高点。有别于其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是以实物展示为主,而重点打造数字化体验功能,运用声光电的技术手段,让参观者知道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除了上钢一厂,位于杨浦区的上钢二厂老厂房也变身为互联宝地产业园。项目一期保留了大量的高空间,提供很多的开放空间,并大幅提升景观环境,集聚了智能驾驶、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金融等领域67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据悉,项目二期正在改造中,将聚焦芯片开放等领域企业需求,并充分考虑社区需求,建设超大型开放下沉式广场等,预计在今年年底基本建成。
据悉,本期评论活动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中国宝武、宝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