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榴莲 盗仙草(中国画) 爬格子 一个刑警的刚与柔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更重要的东西
第19版:夜光杯 2021-01-07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哀公问政之三

白子超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补充一点儿背景说明。鲁哀公继位是在公元前四九四年,其时孔子已离开鲁国三年。又过十一年,六十八岁的孔子才返回鲁国。所以,哀公问政发生在孔子晚年。哀公所问,当是鲁国之政,而孔子回答则是“天下国家”。从“柔远人”“怀诸侯”等语可以看出,明显是就天下共主的角色定位来发议论。也就是说,孔子所述并非一国之政,而是天下之政。(“天下”非今日之天下,范围、内涵要小得多。)晚年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眼界胸襟之阔大、精神境界之高远非以往任鲁国司寇时可比。这种提升缘于中年以后十几年的读书、思考,特别是“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同时缘于周游列国的丰富经历,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准则。“经”,常道、规范、准则,亦是途径、方法。九条可粗分为三组,三条一组。第一组是修养身心(首先落实为修正言行),尊重贤者(德行之优者、智慧之高者、才能之强者),亲爱亲人(由父母、兄弟逐步扩展)。这三条是普遍要求,任何人均应做到,而治天下国家者要成为表率。

第二组是礼敬大臣(朝廷诸臣),体念群臣(中下级官吏),爱民如子(“子”,名词作动词,像爱自己儿子一样爱其他人)。这三条是对最高执政者而言,在一国指国君,在天下指天子。

第三组是招纳各行各业工匠,安抚边远民众,优待各路诸侯。这三条准则,特别是后两条,是中央王朝的政策,是天子要尽的职责。

接下来,孔子逐条说明九经的作用和功效。修养身心就能确立正道,如今之树立正确的三观、志向及发展途径。尊重贤者就能不陷入迷惑,保持清醒头脑;这是因为贤者榜样在前,也因为贤者对自己的提醒和劝诫。亲爱亲人就能使伯叔及兄弟不产生抱怨,家族、家庭和睦。一国之君,或天下之王,做好这三条就奠定了良好的执政基础。

尊敬朝中大臣,听取真知灼见,辨析不同意见,就能眼明心亮,头脑清晰。“眩”,眼花,引申为迷乱、迷惑。体念中下级官吏,包括有文化的读书人,就能得到他们忠心竭力的回报。爱民如子,百姓就受到鼓励,得到恩惠,从而更加勤劳。“劝,奖勉也。按勉之而悦从亦曰劝。”(《说文解字》段玉裁注)百姓劝即第二义。这三条是古代最高执政者的核心要务,所谓“为政在人”。制定政策要靠领导核心的集体智慧,逐级执行必须依赖各级官员的尽力,最终落实则在广大民众的实际行动。

招来各行各业能士巧匠,大力发展手工业,就可以使国家财物充足。安抚边远地区民众,就可以使四面八方的人归附。善待各路诸侯。让各地政权服从中央,就可以使中央权威树立起来。后两条是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调统一,强调团结,欲治天下者必须如此。

统而观之,九经与《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纲”完全一致,只不过更加具体而已。两者都以修身作为根本,执政者身不正,其他一切都无需再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讲治天下国家,最鲜明的特点在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