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榴莲 盗仙草(中国画) 爬格子 一个刑警的刚与柔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更重要的东西
第19版:夜光杯 2021-01-07

爬格子

施之昊

我读书的时候并不怕写作,但从未想到过自己会写出今天这样的文字,而且写得这么勤快。我很早就不用文稿纸写作,直接用电脑打字完成了,所以也没有“爬格子”的感受。每次拜访篆刻家茗翁,他总是拿出文稿纸给我看他的近作,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茅子良老师也是写在文稿纸上,而且是把文稿纸横过来,文字就是竖写的,纵向的缝隙可以作删改。我前一阵子腱鞘炎发作,几乎不能握笔,但是电脑上打字丝毫不受影响。

电脑里写文章省去了誊抄之繁,也无鲁鱼亥豕之虞。古代科举考试为了公平,发明了“糊名易书”之法,使考官不能知道考生的姓名和笔迹。士子做完文章由专人用朱笔再抄一遍,这叫“易书”或“誊录”。卷子上作者之名糊去(但籍贯不糊)名曰“糊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誊抄文字真的是一件累活。我在编《褚德彝年表》的时候摘抄文字是在笔记本上手写的,等到录入电脑的时候不少文字已经难辨了。宋朝一个宰相,他的侄子拿了他昨天的字来问他写的什么,他自己也看不懂了,回答说“为什么昨天不来问我”。

虽然是电脑打字,但是和“爬格子”本质上还是一回事。一个个字要写出来的,不论是万言书还是千字文,各有各的难处。前者之难不用赘述,就是写千言文字也不易,甚至更难。《世说新语》中几行字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也算“往圣之绝学”。单单说千字文的选题就是一大难处。我每周写一篇千字文,脑子里一有好的题目就写在台历上,空下来马上完成。若哪一天黔驴技穷了,也就写不出了。这就是千字文最难的地方。民国的大作家们一旦碰到这样的“瓶颈”多选择翻译,同样能够“大显身手”。我是没有这样的能耐,但也有应对“不时之需”的准备。一张画、一方章就是一篇文章,前提是你对书画金石艺术有足够深的领悟,对历代文史掌故有足够多的积累。

高伯雨先生曾有过一个阶段日写万字(好几篇千字文),郑逸梅老人也是有名的“补白大王”,这就要求写文章的速度要快。听说一位先生在排队就医的时候,一篇千字文就出炉,而且质量上乘。徐邦达先生是出名的“徐半张”,拉出半张画即辨真伪,这比起“横看竖看”者要高明得多,后者往往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董桥在文章里说当年自己“爬格子”,一篇文章的稿费三百,一张齐白石九百,自己写三篇文章就能买一张齐白石。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此时,我忽然感受到一种“殉道”精神,这种精神每一行都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