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新格局  创新高地  内畅外联 新机遇  做强支柱  产城融合 扎根嘉定 源于一碗牛肉面 嘉定地图上的“四个字” 关键节点强辐射  新城样板提能级
第4/5版:新城报告 2021-01-22

关键节点强辐射 新城样板提能级

远香湖中央活动区

约12公里的红色步道穿梭在环城林带之间

本报记者 杨洁 文 本报记者 王凯 图

冬日的远香湖,波光明净。它取名自《爱莲说》,是上海西部最大的人工湖。水岸边,被誉为“上海最美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一派江南庭院风格,保利大剧院宛如精致剔透的“水晶盒”,长达3公里的“紫气东来”绿色景观公园纵横东西……“千米一湖、百米一林、河湖相串、荷香满城”,已成为嘉定居民眼中最寻常的风景。

以远香湖为核心景观,东至沪嘉高速、南至宝安公路、西至漳浦河、北至绕城高速——这片约为1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嘉定新城”。事实上,新城的范围远不止此。

步入“十四五”,嘉定新城将继续“长大”:规划面积由122平方公里扩大至160平方公里,大约占嘉定区的三分之一,目标是打造“上海新城样板”。

空间激活

“工园”变身“公园”

远香湖畔的凯悦酒店,是嘉定第一高楼,也是新城的最佳观景点。半个月前,嘉定新城国际设计竞赛在此启动,12名行业顶尖专家成立顾问组,为新城建设把脉护航。

“20年前,这里还是传统工业园区,工厂很多,绿化很少。”会场外,嘉定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周芳珍俯瞰波光粼粼的湖面,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这片区域靠什么吸引人?可能就是生态环境。”

2005年7月12日,嘉定新城建设拉开序幕。从“十一五”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城之一,到“十二五”“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再到“十三五”城市副中心定位……周芳珍亲历了新城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直观的变化是:“以前的嘉定好像是一个镇、一个镇的集合体,现在有了‘城’的概念了。”

“新城主城区涉及到三个镇,我们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按照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开发。”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华举了一个例子:新城拆迁过程中回收了22万余块红砖、6万余块青砖、3万余片瓦,这些废弃材料都被最大限度运用到绿化项目中,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

昔日“工园”变身美丽“公园”,吸引人才近悦远来。云谷路上,TECC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里入驻率达95%,约80家企业的1000名工作人员中,有70%为35岁以下青年。一栋楼宇,便可管窥新城的年轻活力。

面向“十四五”,嘉定新城能否成为一个支点,引领嘉定全域发展?周芳珍建议:“新城要重点引进更多企业总部与高端就业岗位,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王玉华看来:“嘉定一直以来就有‘科技卫星城’的科创底蕴,也有万亿级产业优势,这些都将为新城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合力。”嘉定新城,正在一次次空间激活中,探索新的发力点。

品质生活

“老城”亦是“新城”

天气好时,家住嘉定老城的盛永曾常会出门散步。她家附近的嘉定环城河,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且依旧具备实用功能的古代护城河道。“十三五”期间,嘉定环城河步道已实现内外圈贯通,被誉为申城的“清明上河图”。

“以前环城河边上不好走,只有儿童公园一段地方能走走看看;现在全线贯通,走累了有椅子可以歇歇脚,还有直饮水。”盛阿姨翻开手机相册,细数沿途点滴,“这是河对岸的紫藤长廊,我拍了好多照片。”

不久的将来,老城风貌更新,盛阿姨还可以去贯穿南北的横沥河文化水脉逛逛。面向“十四五”,嘉定新城将重点建设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嘉定新城东站片区、北部科技小镇、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横沥河沿线地区5大重点片区。

70岁的盛阿姨在嘉定生活了一辈子。“以前要‘去上海’,一大早坐车进城,还没开始办事呢,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现在不仅交通愈发便利,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所有生活需求。

在公共服务方面,嘉定新城先后建成启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民办初中、中福会幼儿园等名校,布局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两所三甲医院……新年伊始,又有一批专业化、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项目启动。

“内部体系完整,功能自我完善,不用去市中心,就能享受到同级别的品质生活。”在周芳珍看来,这就是新城的“独立性”所在,也是新城需要发力的方向。

辐射联通

“结点”成为“节点”

轨道交通11号线在上海西北部穿行而过,到“嘉定新城站”分出岔来:一条通往嘉定北,一条延伸至昆山花桥。这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

如今,穿行嘉定的另一条跨省线路也在规划中——嘉闵线,连起虹桥与嘉定,以后还会延伸到北部的地区,一直接到太仓……成为新城的又一条重要纽带。

嘉定与昆山、太仓地缘相亲,人文相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定新城总规划师吴志强看来:“嘉定要创新,一定要跨出上海与江苏的边界。”近年来,嘉昆太协同创新发展的“朋友圈”愈发紧密。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创新联合体、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生产与消费循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循环更加畅通。

“以前我们嘉定区是面向上海市区做规划;现在我们是与周边城市面对面,相互对话。”周芳珍介绍,“十四五”期间,嘉定将推动新城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打造“嘉昆太”区域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同时,“西向”的铁路安亭北站和“北向”的嘉定北站两大枢纽建设也将重点推进,让整个交通系统“内畅外联”。

周芳珍畅想:“未来长三角的人们来到嘉定,就能满足商务活动、医疗设施、高端培训等需求,不需要再特意到中心城区。”嘉定新城,不仅是地理行政区划上的连结点,更要在各方面实现能级跃升,成为长三角重要“节点”——这也正是新城肩负的新使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