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春
今天,“立春”至。“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之起始,万物复苏,气温、降水、日照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人们会明显感觉到,进入立春之后,白昼长了,天气也在悄然转暖。
风 一候东风解冻
虫 二候蛰虫始振
鱼 三候鱼陟负冰
2月3日22时59分
今日立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姹紫嫣红的年宵花,既吐露着对新年的期盼,也为这个“就地过年”的春节,平添了些许仪式感和幸福感。
年宵花,是指花期在春节前到元宵节的花卉。以前,这个季节开放的鲜花并不多,因而年宵花多指蕙兰、蜡梅、水仙等。而现在,物流更加便捷,技术日益发达,园艺师的“魔术手”似能“点石成金”,年宵花的品种一年多过一年。
各大花市中,传统的水仙、蝴蝶兰、大花蕙兰、银柳、鸿运当头、佛手果、宝莲灯、仙客来、金桔等年宵花卉,红胜火,黄似金,好不热闹。水仙亭亭玉立、素雅沁香,寓意团团圆圆,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各有市场;蝴蝶兰有着“洋兰王后”美名,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花蝴蝶,不仅卖相惹眼,花期也特别长;本名“大花红星”的鸿运当头,则凭借特别喜庆吉祥的名字而受人青睐,油亮的叶子和红艳的花朵不负其“观赏性凤梨花”的美名。
花市中,还有一些“网红”年宵花正当其道。看惯了大红大紫的色系,清新素雅的大花蕙兰和优雅灵动的文心兰,倒成了年宵花中的“清流”;一串串红果子挂在枝头的北美冬青,虽然价格较贵,但可爱喜庆又有随意范儿,也成了近年的“新宠”;就连秋季大片中的粉黛乱子草,如今也能在花市中买到,带回家中插在案头。
除了花市,各大公园也“尽己所能”,用年宵花装点出新年的氛围。上海植物园用“冷处理”手法营造出温暖的小气候环境,让郁金香“迷惑不已”,误以为春天已至而怒放。辰山植物园则对热带花果馆的“凤梨谷”全新升级,更换了345株、近100个品种的花卉,包括株形硕大的卷瓣凤梨属、色彩艳丽的彩叶凤梨属、果子蔓以及鹦哥凤梨属等。共青森林公园一年一度的新春水仙花展上,除了展出大师和市民送展的各式水仙雕刻作品外,还有各类色彩鲜艳的年宵花卉点缀其中。
冬未解 春尚早
对上海而言,绝大多数年份的2月上旬是严冬未解、春来尚早的状态,通常要等到3月中下旬才会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暖花开。上海常年立春节气平均气温仅为3.3℃,防寒保暖仍不能松懈。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二候蛰虫始振: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三候鱼陟(zhì)负冰:鱼上游而近冰,水面上的碎冰如同被鱼儿负着。
有意思的是,即将过去的农历庚子鼠年其实是一个“双春年”,也就是农历的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日出现在鼠年新春里,第二立春日出现在鼠年的“尾巴”。在民间,“双”是大数,“逢双见喜”,“双春年”也寓意美满。从天文学和历法角度来看,“双春年”的出现是因为阳历和阴历两种纪年法的“阴差阳错”导致的。
贴春联 剪窗花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也是新年之始,自古以来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俗传统。迎春接福、祈望丰收,是立春的主题。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博士游红霞说,民间的“戴春胜”“挂春幡”习俗,均表达了人们迎春、庆春的欢欣之情。另外,《荆楚岁时记》载道:“立春日,悉剪綵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记述了立春日的剪纸传统。人们还会在立春日贴对联,如“春风得意 六合同春”“春节立春春满面 喜鹊报喜喜盈门”等联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处处不离“春”,充满着浓烈的欢娱气氛。
今天,你“咬春”了吗?
饮食民俗也是立春不可或缺的要素。南方吃春卷、北方吃春饼,是为“咬春”。上海三林塘还保留着这些习俗,人们吃春卷、咬春饼,或食春盘,还会饮春酒(酒酿汁),吃出美满、饮出幸福。
养阳气 有妙招
春天也是养生保健的绝佳时期。华东疗养院护理部副主任许智越建议,立春节气的养生,要注意开始养阳气。
1 春捂驱寒“生阳气”
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以免感冒、发烧,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
2 食新芽尝五辛“补阳气”
嫩芽是最有能量的美味,如黄豆芽、绿豆芽等,此外还有香椿籽儿芽、萝卜籽儿芽、小麦苗芽。五辛则指大葱、大蒜、辣椒、芥菜、生姜。
3 运动锻炼“复阳气”
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去户外踏青。朝梳头晚沐足,日间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更能增养阳气。
4 平和乐观防“耗阳气”
这个季节也是非常容易“上火”的时节,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还是非常重要的。
新民手绘
策划/ 沈敏岚 王欣 朱晓昆
文 案/ 金旻矣 王蔚 马丹 左妍
编 辑/ 钱滢(王+乐)
手绘/ 邵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