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牛肖印 探花信(中国画) 也说“方便” 团团圆圆享大餐 从春节习俗中的数字三说起 外婆的米酒 细分整鱼治美馔
第11版:夜光杯 2021-02-15

从春节习俗中的数字三说起

桂乾元

中国人过春节,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有的已成世代相传的习俗。比如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还有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等等。小孩子就等着给长辈拜年,因为那样便能得到压岁钱。许多老人拜年,习惯上嘴里说“新年好”,还有动作相配:抱拳作揖来三下,以为问候和祝愿。除了春节习俗,中国还有许多习俗与它有关。比如在喜庆的婚礼上,新郎新娘也须三拜(“拜天地、拜父母和夫妻对拜”),方能进洞房结为夫妻。对逝去的先人的祭拜也往往要三叩首或三鞠躬。

汉语中与数字三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俚语多得难以胜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排篱笆三个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百年眷属三生定,千里姻缘一线牵”等。在许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先人的诗词中,也不乏涉及三的名句。如唐代韩愈的“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宋代汪洙《神童诗》中的“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等。由此可见,中国人何等喜爱数字三!

有点奇怪的是,数字三表达的意思蛮多,有时似乎是矛盾的。除了表示其本意(如成语“三头六臂”“三顾茅庐”,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外,它还有多种含义:在“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句好话三分暖,半句恶语伤人心”等成俗语中,以及在周代《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和唐代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及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诗词名句中则表示“多”。而在“三言两语”“三三两两”“三句不离本行”等成语中,犹如宋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和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等诗词中,它的含义却是“少”了。更怪的是,在唐人诗仙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它似乎是“既少又多”的意思:拙以为,这个“三”既可理解为“少”,因为作者在月下独自饮酒;亦可理解为“多”,虽独酌却有月亮和影子相伴,实“少”而虚“多”。还有民间俚语“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中的“三”,前“多”后“少”,好像也是矛盾的,其实是一种平衡。至于在“挑三拣四”“说三道四”“推三阻四”等成语中,它的含义“杂乱”得难以捉摸,显然并不涉及“多”或“少”,是不是有点“不三不四”?

改革开放之初,笔者有幸去德国进修,看到有些德国人见面时行贴面礼,不多不少也来三下。可能是我少见多怪,当时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贴两下或四下,而要选择三下呢?德语中有个与数词三(德语drei)有关的惯用语:Aller guten Dinge sind drei.(意谓“好事成三”)。笔者猜想,很多德国人贴面三下的见面方式,会不会是因为“好事成三”,如此看来,这不仅仅是见面礼,而且也是一种美好祝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