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近日召开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提出要以全市之力打造“数字之城”,聚力建设“文化名城”。会上,发布《贯彻落实〈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等文件。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之首,昆山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产业链群、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将把培育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作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重要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数字化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力量。”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昆山要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品牌建设、文旅消费活力上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聚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为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赋能添力。
近年来,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少昆山本土企业已尝到甜头。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静亚坦言,近几年企业订单量一直稳步上升,为了扩充产能,提升智能化程度,企业投入3亿多元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产能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30%。
不仅如此,昆山文化产业也正积极拓展更多数字化场景。前不久,昆山当代昆剧院推出的云端雅韵·贺新春昆曲好戏线上展演广受欢迎,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昆曲经典剧目。
“昆山是一个有底蕴、有历史文化的地方。”同程集团创始人、同程控股CEO吴剑认为,在文化产业方面,把数字化应用、推广、呈现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可以使昆山在文娱产业数字化方向有所突破。
会上,启动53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发布“崑朋”数字生态伙伴计划;签约数字产业、文化产业和平台载体类项目63个……一系列举措折射出昆山开拓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新蓝海”的决心和勇气。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