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伴随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如今血液肿瘤已经不再是无解的难题。但是,在整体的肿瘤类型中,血液肿瘤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患者罹患的都是实体肿瘤——对于CAR-T细胞治疗技术来说,能否有效地攻克实体肿瘤才是肿瘤治疗的核心关键。
近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英国医药杂志》旗下《癌症免疫治疗杂志》报道了上海细胞治疗集团钱其军教授科研团队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青教授临床团队的研究成果:采取国际首个自分泌PD-1抗体CAR-T细胞联合疗法治疗一名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成效显著,其无进展生存5个月,生存达17个月。这名患者使用的是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白泽T技术”,该技术从2010年提出,12年磨一剑,结合了现有CAR-T技术和PD-1等免疫检查点抗体的优势。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钱其军教授表示,伴随着纳米抗体研发平台、mRNA研发平台和非病毒载体平台的搭建,该技术完成了先进的技术储备并开始朝着实体肿瘤治疗的更深领域进发。
动员免疫细胞围剿肿瘤
CAR-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具体来说,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细胞在体外通过生物技术改造,令其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这些细胞输回给病人,达到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效果。CAR-T细胞治疗最核心的难点就在于找到合适的靶点和解除肿瘤微环境对于CAR-T细胞的抑制,那么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免疫疗法就是PD-1/PD-L1抑制剂。同属于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一开始就针对实体肿瘤,其原理主要是解除肿瘤部分对于T细胞的抑制。但是局限也比较明显,首先单药治疗效果不高;其次是PD-1/PD-L1抑制剂无法精准靶向肿瘤部分,因此可能会导致全身各处不同的副作用。
那么,是否有可能使用CAR-T细胞来表达PD-1抗体从而帮助CAR-T细胞解除抑制,并且也可帮助PD-1抗体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解除环境抑制,从而更好地动员免疫细胞呢?答案是肯定的。钱其军教授介绍,这次接受治疗的54岁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回输的CAR-T细胞成功“动员”身体内的免疫细胞“围剿”肿瘤细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而这名患者仅出现了高血压、乏力等轻微的副作用。
更好更持久诱导抗肿瘤
肿瘤治疗的根本就是不断寻找正常细胞与病变细胞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正常细胞拥有同样共同点,而肿瘤细胞的不同点却千变万化,如何寻找不同点就是在精准医学中自始至终需解决的问题。本次的治疗案例是目前国际上首个CAR-T细胞分泌抗体的临床治疗数据,并且更具有意义的一点是赋予了CAR-T细胞更多的功能:从仅仅用于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变成了可以携带多种抗体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并激活体内原有的免疫细胞联合对抗肿瘤的新的多功能的CAR-T细胞(即白泽T细胞),从单纯杀伤肿瘤细胞前进到“肿瘤细胞杀伤+引发肿瘤局部免疫反应”,从而更好、更持久地诱导抗肿瘤作用。
2018年,上海首次对外公布“5+X”健康服务业园区未来发展蓝图,5大园区分别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嘉定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普陀桃浦国际健康创新产业园、徐汇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就是嘉定园区的核心成员,其科研团队历经12年打造白泽T细胞治疗技术,此次联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也是首次在实体肿瘤临床获得明显疗效。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数据最多的国家,伴随越来越多抗肿瘤技术的发展,我国癌症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更长的生存周期、更高的生活质量。
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