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对话”90多年前的女性先驱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在行走中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第3版:要闻 2021-03-16

在行走中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宋宁华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马鞍水桥石驳岸、江南水乡桃花源”的意境中,今天,浦东新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推出首条红色精品线路,在千年古镇——新场古镇,串联起第一楼茶园、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奚家厅、康家宅、中国锣鼓书艺术馆等7个红色景点,让人们在行走中追寻红色记忆。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如何把“红色”文章做足做好,让年轻人也乐于走近红色资源、聆听红色故事?除了传统的参观展馆等方式外,如何进一步创新互动、让党史学习“动”起来、“活”起来?

新场大街424号,坐落着被誉为“江南第一楼”的第一楼茶园,这里因拍摄过多部影视剧而名声大噪。但许多人并不知道,1940年至1943年间,这里曾是中共党组织和浦东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1944年3月12日,因为有人告密,联络点暴露,楼主顾梦花被捕遇害。昨天,首场红色文化线上直播节目在这里举行,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在“第一楼”里,从《51号兵站》说起,解读红色电影的往事,线上听众互动热烈。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重新亮相的第一楼茶园不仅还原了当年的茶园一角,还设置了凯司令咖啡馆、平安大戏院、绿屋夫人时装沙龙、第一楼书场、潘玉良画室等8大电影场景。游客可以穿上当年的服装,COSPLAY(角色扮演)当时的人物,在裁缝店里量体裁衣时偷偷用小纸条交接情报,感受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在一面硕大的“电影盲盒”墙中,放置着100个电影档案盒,任选一个打开,就可以重温如《开国大典》等经典红色电影的老照片或经典台词,拥有一段沉浸式的体验,用有趣的参与方式,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及“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黄玮表示,浦东新区正积极梳理一系列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线路。此次第一批推出的红色线路颇具“新意”,因为新场古镇不同于其他古镇,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后续还将推出更多值得体验和“打卡”的红色体验之旅,并围绕建党百年开展各类线上文化直播节目,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气象、新面貌。

在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骨干宣讲员周亚南也来到“打卡点”参观。他的祖父是革命烈士周大根,曾参加过“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举起抗日大旗,在“汇角战斗”中血洒芦苇滩。他93岁高龄的父亲周到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到家乡后长期担任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晚年还坚持撰写回忆录等,力求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但要和时间赛跑,收集整理当年的红色故事,还要用精彩的内容、通过各种新媒体的平台,让年轻人愿意听、听得进,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周亚南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