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咸蛋黄肉松青团开始,上海老字号集体进入了“季季有新品”的创新快车道,今年也不例外。杏花楼的荠菜鲜肉青团、新雅的佛跳墙青团、德兴菜馆的黑松露菜肉青团等全新登场,“咸党”大战“甜党”,传承不失创新。凭借网红产品线上销售助力,上海老字号青团不仅冲出了“江浙沪包邮区”,更有了单品销售额冲亿的底气,成为“上海购物”又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匠心制新品
春意渐浓,队伍变长,等的都是青团。在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总店,点心大师章吉泉正在全程监控青团制作过程,而今年他带来的新品种则是看似“平淡”的荠菜鲜肉青团。他告诉记者,为提升手工青团的出品稳定,今年杏花楼首次制定了“青团操作作业指导书”,确定13道基本工序,再根据具体品种进行工艺细分,让中式手工点心也有了标准。
新雅粤菜馆的新品青团则把名菜佛跳墙包了进去,其用料包含了鲍鱼、海参、大瑶柱、花胶、花菇、火腿等食材,与菜品完全一致。新雅行政总厨黄任康说,为了让青团滋味足,还要在汤料上下功夫,先熬制出鲜美的高汤汤头,凝固成冻,再与切成丁的高级食材一起包入青团坯子中,这样就可以锁住鲜味,一口下去吃到里面的汤。
品质获认可
节令食品季季创新,新品是否受欢迎?记者从杏花楼获悉,咸蛋黄肉松青团和豆沙青团的销量分列第一、第二位,而新品荠菜鲜肉青团已经“窜”上来,销量排名第三。
“我们每一年的青团新品都留下来了,现在共有7种口味,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粉丝。”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静表示,咸蛋黄肉松青团就是老字号创新产品大获成功的最佳例证。
而新雅的佛跳墙青团尽管售价高达25元一只,却依旧有尝鲜客为它而来,一盒6种口味的“全家福”则最受欢迎,目前已经每人限购两盒。“只要是真材实料,消费者就愿意为创新买单。”黄任康说,佛跳墙青团不是新雅第一款售价25元一只的青团,去年的纯蟹粉青团也是这个价,一周时间里销售超过6000只,接受度很不错。
网上卖到“飞”
创新不仅仅在产品上,更在与时俱进的销售方式上。走进直播间、与新零售合作,触网之后的老字号更把小小一只青团卖出“江浙沪包邮区”,成为风靡全国的上海味道。
“今年3月7日,我们在某直播间做了今年青团季的第一次直播,一下子就销了26万盒青团,销售额超过750万元。”智静告诉记者,杏花楼已经做到天天有直播,直播间里的销售额占到线上销售额三分之一。
“我们是从去年开始尝到甜头的。借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和我们天猫店直播间的不间断直播,线上销售不仅增长迅速,而且覆盖了全国市场。”她说,长三角地区的销售是大头,约占65%,华南地区则买下了30%的青团,还有北京、哈尔滨、重庆、贵州乃至于新疆等地,成为增量市场。
尽管去年遭遇疫情,但销售期只有1个月的杏花楼青团却卖出了6500万元的好成绩,今年则有望冲击亿元大关,成为继月饼之后,老字号又一个亿元级的单品。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