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丰和
今年除夕的一个电话,就像绽放的白玉兰似的,在我心里散发着幽香。当时我一边在烧年夜饭,一边等候在悉尼的外孙女发拜年云视频。
手机响了,喜上心头,自信必是万里之遥的外孙女打来的。没想到手机显示的是八位数,这电话号码我熟悉,它是于老师家中的固定电话呀。于漪老师毕竟是接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了,为教育事业含辛茹苦拼搏了一辈子,哪会没有病痛呢,所以她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我不敢去打扰她。史老师是她的儿媳,成为我们和于漪老师联系的中间人,有事都是史老师打电话或微信给我。此刻,我的心里又喜又惊,喜的是于漪老师可能身体完全康复了,惊的是,这大年夜来电话,史老师有什么要事告知呀。所以拿起手机时,有点慌张。电话那头传来的不是史老师而是欣喜的、低低的、略带沙哑而熟稔的声音:“是伦老师吗?”“是呀,”您是于老师吧,您……”我有点语塞。“伦老师,我给你拜年了,祝牛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我忙不迭地说,“您给学生拜年,简直折杀我了……”“哪里,哪里。”接着,于老师不无遗憾地说,“由于疫情影响,看来还要有些时日才能相聚。我们国家真伟大啊!14多亿人口,疫情控制得这么好,多么不容易,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奇迹,我们也要继续努力,等疫情战胜后,大家再相聚,好吗?我很想你们,老习惯的初二拜年,就通过今晚的电话进行吧,请麻烦你转告我的问候,向陈汉昌、杨秀娣、杨芝芬、俞蔓菁四位老师拜年,祝他们身体健康,牛年快乐,阖家欢乐……”
我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曾经怕影响于老师的养病,我经常与史老师通电话,得知她身体状况不佳,较虚弱,医嘱静养,不宜参与各项活动,去年疫情时,更让我们挂念万分。在欢庆繁忙的除夕晚,92岁的老人亲自来电,一片真挚情感,叫我如何不感动?
接于老师拜年电话后,我立即微信告知在沪的三位老师,还联系了远在加拿大的一位老师,大家被于老师除夕的拜年深深感动了。有人提议马上要与于老师通话回拜,一经提出,立刻被否定,秀娣老师说不能增加于老师负担,影响她休息。最后决定,原初二线下的拜年改为线上。每人传近照一张和一段拜年吉语。于漪老师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两年前的“三八”节,她特地送给我们每人一份保健品,并再三叮嘱我们,你们也古稀了,为自己及家人多保重。所以这次传发的照片,是向于漪老师汇报我们身体健康状况,大家仔细挑选。没想到,初六我们又收到于老师的照片。见照如晤人,我们的拜年语也写得情深深、意切切,最后,统稿浓缩一段心声,表达新春的共同敬意,祝她康乐幸福!并期待今年百年党庆时,我们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