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5·1 两头晴中间雨 3日可能最热 互动自行车 骑骑可减塑 直播带货不容“卖惨”牟利 一场倾听家人告白的颁奖礼 客堂间店堂间时时变成课堂间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4-29
申城形成“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终身学习网络

客堂间店堂间时时变成课堂间

宅基课堂、田间教室、楼宇小组……越来越多的新型学习点出现在申城市民身边。昨天举行的2021年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大会传出信息,本市已形成“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终身学习网络,重点推进了“居村委示范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社会学习点”的建设,形成了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学习场所。

集思广益建学习坊

金山区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是由三个动迁安置小区组成的,很多人原来居住在乡村,搬进新小区后仍保留着种地、种菜等农耕习惯,于是就在小区绿化带里私自开垦。为解决愈演愈烈的“毁绿种菜”现象,居委会干部与动迁居民开展了交流,居民们提出不种菜可以,但希望种些中草药,以备日常保健之用。于是,居委会决定将金康花苑内的半亩地试点开辟为“百草园”,集中种植中草药。居民郭泽平建议,“百草园”先种夏枯草,它花很漂亮,籽晒干了可以泡茶喝,有保健作用。没想到,“百草园”试点非常成功,居民们又纷纷要求扩大种植面积。居委会听取意见,将种植面积扩大到近30亩。

随着“百草园”的扩建,居委会又与镇社区学校联合投入20万元,打造“百草堂”社区学习坊,充分利用金山医院、镇社区卫生中心等结对单位的专家资源,开展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养生讲座以及义诊等活动,极受欢迎。

乡村“课堂”鼓了钱袋

松江区新浜镇南杨村地处黄浦江发源地,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获得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的“乡村茶馆课堂”,是镇社区学校开设的教学活动点,目的是将社区教育引入乡村茶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乡村茶馆课堂”充分利用村中茶馆的集聚效应,形成了课堂讲解、茶馆互动、团队互助、说唱演出、巡回展示、资料发放、视频播放、实践体验等多种学习模式。由“乡村茶馆课堂”延伸,南杨村还设立了两个机农互助点,定期对农民进行种植技能培训、无人机操作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提高了他们的技能素养和农作业安全意识。

松江区叶榭镇大庙村为全村25名家庭农场主聘请了高级农艺师,按照农时把课程送进村民的客堂间。农场主说:“办到村里的课堂,不仅富了脑袋,更鼓起了钱袋。”车墩镇长溇村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如种植水稻新技术、葡萄园新型喷洒技术等,不断提升村民就业、转岗和创业的能力。新浜南杨村尝试引入了与青浦区练塘镇的特色茭白叶编结特色手工技艺,邀请技艺传承人沈萍驻村开展培训,带动了全村妇女就业,为乡土农业文创品打开了新市场。

店堂学习“就地取材”

已经办了200多场,淮海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4楼餐厅变身为西餐教学点,来学习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和公司白领。学员们说,这里环境好、老师专业,回家自己练练也能做出可口的西餐了。作为一种全新的社区教育方法,黄浦区设立的市民学习基地课程广受欢迎。对企业来说,在熟悉的环境里授课,能“就地取材”;对周边居民来说,走进名企名店,能享受到贴心的职业教育服务。

近年来,通过“变店堂为学堂”“变企业文化资源为课程资源”“变企业经营者为授课者”,黄浦区实现了教育资源转化,使居民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有效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在黄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和黄浦区社区学院的组织引导下,市民学习基地的设点单位已由最初的7家企业增加至70家,十年间累计为70余万人次举办了3000多场活动,发挥了区域特色资源的最大潜力,使其为社区教育所用,为社区居民服务。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